四川省德阳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370字。
四川省德阳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这种内部的相对一致性是区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没有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2.有关我国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及我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4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它是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B.800mm 等降水量大致通过秦岭-淮河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m 等降水量线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喜马拉雅山东部,它是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1600mm 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西段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5.下列区域特征与其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
A.低纬度的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B.海拔较高的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处于内陆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纬度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6.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7.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水旱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植被稀疏,土壤矿物质十分贫乏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回答8~9题: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