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0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50字。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0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9.10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完成1~3题。
1.上右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A.1200米<H<1500米 3℃<T<4.8℃
B.1000米<H<13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 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
2.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A.50米 200米 B.50米 100米 C.500米 100米 D.500米 150米
3.关于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完成4~6题。
天空黑暗结束 晨光 日出地平线 日落地平线 昏影 天空昏暗开始
北京 5:35 5:36 6:10 18:20 18:44 18:45
M地 0:00 0:40 23:40 0:00
4.这一天约在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5.M地这天没有出现黑夜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A.太阳不落现象 B.大气散射现象 C.大气反射现象 D.出现极光现象
6.M地位于
A.赤道附近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8.图中M地和N地的地形区及其地壳厚度分别是
A.巫山——小于42千米、江汉平原——小于38千米
B.青藏高原——大于42千米、大巴山区——小于38千米
C.四川盆地——小于42千米、大别山区——大于38千米
D.黄土高原——大于42千米、汾河谷地——大于38千米
读右图,完成9~10题。
9.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10.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完成11~13题。
1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12.高原地区温度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地区明显不同主要因素是
A.海陆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15.图中四个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完成16~18题。
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