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地理全程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大气》专题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920字。
2011高中地理全程总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大气》专题测试卷
第一部分2-1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状况
第一部分第2单元考点1
一、单项选择题
(2008•四川灾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下图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1~3题。
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 )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可知,日出时,静风林区CO2浓度最大,此后CO2浓度开始下降。
【答案】 B
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 )
A.0时、6时 B.6时、12时
C.12时、18时 D.18时、24时
【解析】 由上题已知的“日出时,静风林区CO2浓度最大”,判断出日出时刻大致在m、n两点之间的位置,而秋季日出时刻大约在6时前后,筛选所有选项,与m、n两点时刻最靠近的只有B项。
【答案】 B
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 )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解析】 考查根据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60°N, 80°E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广布。
【答案】 D
(2009•福州3月)2007年10月26日,首都北京遭遇入秋以来第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千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北京市气象台也首次一天发布两个大雾黄色预警。据此材料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4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而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于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第5题,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强,使光线很微弱,从而能见度降低。
【答案】 4.D 5.B
(2006•江苏)图1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2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1
图2
6.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解析】 关键要看懂风向频率图,图中黑粗线表示风向频率变化,点的坐标反映风向,同时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又反映风出现的频率。从图中可看出,该地最大风频为东北风,最小风频为西南风。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对大气污染较严重,为了避免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西南方向。故选B。
【答案】 B
7.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 )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解析】 在对流层中,气温应该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这样利于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从而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能迅速扩散在高空而减轻对地面的污染。但从本题图中却发现,由t1-t4阶段气温在一定高度内却是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这种反常现象即是逆温现象,从图中可看出,到t3时逆温最强,100m以下空间都受影响,这样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就不能顺利地向高空扩散,从而使近地面污染加剧。故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100m。故选C。
【答案】 C
(2009•长沙10月)读下图,回答8~9题。
8.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abc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B.a曲线表示2000米以内有逆温现象
C.b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层存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