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形成与城市的区位因素》优化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9 12:08: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0小题,约3510字。

  《聚落的形成与城市的区位因素》优化训练
  基础达标
  1.下列乡村聚落属于环状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江河道伸展的村落
  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庄
  解析:A项中,四川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湿热,农业发达。在耕作地区的中心,人口和住宅较为集中,多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聚落。B项中,汉江是长江中游最长的支流,其河道两岸因地形平坦,靠近水源,两岸居民沿河修建成条带状住宅区,构成带状聚落。C项中,湖北神农架山区为我国著名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多为散居。D项中,太湖周围形成以淡水养殖业为特色的环水村落,为环状村落。
  答案:D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据此完成2~3题。
  2.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3.最初的乡村聚落形成于(  )
  A.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时期
  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时期
  C.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第2题,乡村与城市的联系是,城市一般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乡村是城市的母体。第3题,最初的乡村聚落形成于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时期。
  答案:2.D 3.A
  读“我国两广丘陵区某地等高线图”,完成4~6题。
  4.图中聚落…(  )
  A.沿河流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公路干线分布  D.沿山谷分布
  5.我国与A城发展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有(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大庆
  6.A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  )
  A.棉纺织工业   B.苹果罐头加工业
  C.毛纺织工业   D.制糖工业
  解析:第4题,注意结合图例分析图示中的有效信息,图中聚落多沿公路干线分布。第5题,图中显示A城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我国的武汉地处长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