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含配套教案,约6180字。
《地球的运动》教案
1教学目标评论(0)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2学情分析评论(0)
地球运动之所以难学,主要是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学生站在地球上,由于观测角度不同,看到天体视运动与天体在宇宙中运动的差别很大。所以,化解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用多媒体动画,或者绘制立体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3重点难点评论(0)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时间的计算,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评论(0)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理解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晨昏线及判。掌握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及物体的偏转规律。了解地方时;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和学生的探究全面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1.2学时重点评论(0)
晨昏线的判读、及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1.3学时难点评论(0)
晨昏线的判读、及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评论(0)
第一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昼夜交替和地转偏向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理解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晨昏线及判。掌握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及物体的偏转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中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径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江河中的旋涡也呈逆时针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明)教师在观察学生演示时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学生演示后,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一般而言,学生容易犯错误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swf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
[学生归纳]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