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本课件主要从环境及其分类、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讲述,突出学生活动。
1.1人类环境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1.1人类环境课件 (丛元高).ppt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1.1人类环境检测练习(丛元高).doc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1.1人类环境教案(丛元高).doc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1.1人类环境学案(丛元高).doc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
扬州市新华中学 丛元高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清洁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
【设计思路】
人地关系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一条主线,自然资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已经在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中学习过,但系统性不够。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分散型的知识通过复习与串联讲解上升到系统性知识的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环境分为哪几种类型。二是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三是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通过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二是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从原理上深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
提前三天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扬州市新华中学 丛元高
第一节 人类环境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等材料,分析、比较 “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充分利用相关的图表,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前调研】
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与同学交流。
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
活动建议1:比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表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举例 联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活动建议2:将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属的类型连
《人类环境》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阅读图1,完成1-3题。
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片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250万亩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