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8(8份)
-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8套)(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2.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当堂达标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19.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0.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1.ppt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当堂达标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3.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4.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5.ppt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205226.doc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临沂市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实地测得了某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如下表)。根据此表,回答下题。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4 7 17 12
1.这一天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
A.4℃B.7℃C.10℃D.17℃
2.这一天该地的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5℃B.10℃C.11℃D.13℃
3.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上午10点B.正午12点C.晚上8点D.午后2点
4.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日出前后B.午后2点左右C.日落前后D.24点
读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图,完成下题。
5.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某地的气温图表,完成下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5.1 21.8 18.0 15.8 3.9 -5.7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6.3 -1.6 4.3 8.6 10.7 16.8
6.根据气温的变化,判断该地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 西半球
7.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1.4℃B.48.4℃C.23.3℃D.20.1℃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填字母),其年较差约为℃.
(2)B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约为℃,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为℃.
(3)A、B、C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参考答案:
1. C 2.D 3.B 4.C 5.C 6.B 7.A
8.(1)C (2)-5 25 (3)南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
.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 了解气温的含义,说出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学会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
3. 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过程方法 1根据资料,.小组合作绘制气温曲线图。
2.阅读气温曲线图,总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情感
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气温曲线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 通过总结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更好地理解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1. 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
2. 阅读气温曲线,总结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3分钟) 情境对话:
男:早上上学挺冷啊!
女:中午就热了!
教师:对话中的冷热是指什么?
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气温。
学生说说气温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一
测气温
【转折】生活中我们经常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得气温。气温是如何得到的?该如何测量?
教师: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54页“气温的测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 观测气温用到的仪器是“”,气温的单位是℃,读作“”。
2. 温度计要放在离地1.5米的“”中。
3.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在一天的北京时间各进行一次。
【转折】这是我们临沂某天测量出来的气温,你会阅读温度计并计算日平均气温吗?
举一反三:同样的道理,你会测量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吗?
生活中,人们更关心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所谓午热晨凉,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般是什么时间?
2.该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学生:温度计测量。
学生:温度计
摄氏度
百叶箱
8时、14时、20时、2时
学生:阅读气温度数,并计算日平均气温。
1. 午后2时日出前后
2. 31℃-24℃=7℃
学习二
绘气温
【过渡】你是否能绘制成气温曲线图?
【小组合作】
根据课本54页表格3.2提供的资料绘制某地气温曲线图,时间5分钟。
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从左向右标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学生合作绘制某地气温曲线。
小组展示。
学习三
读气温 【过渡】大家画的都很标准,都快赶上专业气象测绘师了,你是否能读懂气温曲线图呢?
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
出现在几月?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
出现在几月?
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
的差值是多少?(气温年较差)
4.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
5.读北半球某海洋气温年变化
曲线图,说说最高与最低月
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
6.与陆地相比,出现的月份
有何区别?
教师讲解:由于海洋与陆地的性质不同,海洋比陆地升温降温慢,所以最高与最低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几乎晚一个月!
教师总结:气温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正好相反!
学生读图回答:
1.23.3℃
2. -20.1℃
3. 43.3℃
4.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5.8月2月
6.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总结记忆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温的含义,说出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学会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
3.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重难点】
1. 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
3. 阅读气温曲线,总结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
1. 气温是指的温度。
2. 观测气温用到的仪器是“”,气温的单位是℃,读作“”,温度计要放在离地1.5米的“”中;
3.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在一天的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读下图1,
这四个时间对应的气温分别是;平均气温是。
图1
4.气温日变化规律: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时 ℃出现在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5.绘制气温曲线图
根据下表1某地气温资料,绘制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表1
方法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从左向右标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6.阅读气温曲线图
(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出现在月。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出现在月。
(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气温年较差)
(4)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
7.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陆地 海洋
最高
月平均气温 最低
月平均气温 最高
月平均气温 最低
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月 月 月 月
南半球 月 月 月 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