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打包 Word版含答案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 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1讲 用典例建模法复习交通运输布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 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3讲 三步复习区域生态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4讲 求同法简化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5讲 抓住两端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6讲 借用三峡功能分析河流开发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7讲 按地形区复习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8讲 从产业升级视角复习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讲 点击四穴位疏通等高线地形图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2讲 用昼夜图复习地球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4讲 用循环原理理解河流补给和洋流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5讲 用对比法学习内外力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6讲 用“减法”理解整体性和差异性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7讲 用框图和坐标图梳理人口知识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8讲 形象化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表现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全国)(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9讲 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
第1讲 点击四穴位疏通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球地图部分的重点知识,是最常见的高考图。数值、弯曲、疏密、闭合,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四个穴位,点中即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领,能准确解读试题,这也是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最重要环节。
一、点中“数值”穴,疏通高低关系
数值是等高线地形图最重要的信息,抓住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变化,可全面掌握等高线所示区域的主要信息。
1.判断地势高低
(1)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如下图中河流附近地势低,西北角地势高。
(2)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地势降低的方向。如下图中ABE为高点,CD为低点。
2.判读地形类型
等高线的数值反映了区域的地形类型和特征。判断地形类型需熟悉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3.判断相对高度
计算公式:H相=H大-H小(适用于位于不同等高线上的两个点);(n-1)d≤H相 <(n+1)d(适用于不在等高线上的两个点)
说明:n代表所求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数量,d代表等高距。
例1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Ⅰ);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Ⅱ)。
第2讲 用昼夜图复习地球运动
昼夜图是地球运动部分高考试题的主要信息呈现方式,也是理解地球运动原理的最重要工具。近些年地球运动部分的考题难度有下降的趋势,回归常见昼夜图是其主要方向。复习中应该学会抓取昼夜图中的地球运动特征,运用地球运动规律分析昼夜图。
一、用昼夜图分解24个钟点
1.用俯视图解读钟点
2.用侧视图解读钟点
例1 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有关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昏线上
B.若a点经度为20°,则b点经度为160°E
C.a、b两点地方时相同
D.若a点地方时为10点,则b点地方时为22点
总结感悟 试题中的昼夜图是俯视图,也可能缺少阴影等要素,但不影响解答。它要求复习过程中学会抓住完整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
二、用俯视图理解昼夜交替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下图中M点位于一条纬线上,该点在该纬线上随地球自转的同时,交替进行白昼区域和黑夜区域,从而产生昼夜交替。
2.用俯视图中的昼夜变化判断晨昏线
在右图中,M点随地球自转,将由夜进入昼,经历早晨,所以OP为晨线。OQ相反,为昏线。
无论俯视图是哪个半球,哪个日期,昼夜分界线处总能找到半条晨线和半条昏线,如下图所示。
例2 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
第3讲 用因果推导法珠串大气圈
大气圈的所有知识均与大气的热量(温度)和运动有关,热是动的原因,动因热而异。利用这一方法学习,可轻松理解大气部分的原理和现象,并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一、因果分析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1)“热”“动”因果关系
(2)大气的受热过程
2.平流层
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D.大气的吸收作用——B
总结感悟 大气的热力性质决定了大气层的气温垂直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