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是怎样变“坏”的?
作者: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尚延联 时间:2007/12/3 22:56:1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其实“口碑”这个词在古代也有两种解释,在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这里的“口似碑”就是“比喻众人口头称颂,像树立的碑志一样”,在《老残游记》十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这里的“口碑”泛指众人的议论。《红楼梦》第四回:“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这里的“口碑”特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近几年,“口碑”这个词在运用过程中,起初仍然是界定在“称颂”这个意义上。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大家经常把它和“评价”这个词联系起来,“口碑”的意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这样一道语病分析题:“口碑极差的刘丰和蓝甫分别被提升为厦门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这二人后来都成为‘远华大案’的瞩目人物。”这个句子的语病分析是“‘口碑’这个词不能与‘差’搭配”。这一道题在前几年应该是一道很不错的题,但目前在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后又不得不把这道题忍痛割爱。类似的词还有,像“空穴来风”现在的解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感同身受”现在解释是“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美轮美奂”现在的解释是“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当然,现在仍有一些词,像“差强人意、首当其冲,七月流火”等,媒体用错的情况比比皆是。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词义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屈从于生活的“运用”而出现多解的现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