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优秀授课的关键

作者:灵石中学 蔡谷声|  时间:2005/1/7 18:52: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授课就是将新知识“输入”学习者脑中,这样一来所有的一切都应为之服务。所以,所有优秀的授课都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中国的一伟大传统就是保持教师(教材)的神秘性,教师在上课之前很少告知学生这堂课的整体内容,但我们都知道,玩拼板玩具时,如果你能先看清整个图案,那再拼就容易多了。同样如果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啦!所以上课前把整堂课要学内容列个提纲,告知学生可能效果比事先“滴水不漏”强。
    我们可以用航海来比喻,如果说有艘船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在海上漂流,被风吹来吹去,那就永远都不会到达。但只要明确目标,既便碰到问题(比如坏天气),还是可以重来,往正确的方向去。
    教师上课也是如此。如果事先没有告知目标,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可能一点效果也没有。我接触过很多家长,“想要孩子念好的大学吗?”“看他自己的命。”同样这样的孩子也很少成功。
    当我们设定目标后,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坚持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才算得上真正的羸家!
    一个肯调动学习者兴趣的指导者是一个成功的指导者。因为以正面思考`乐观`远见为主的适当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强调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而不应作出相反的暗示,如:“现在课间休息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到艰苦的学习上来”之类的话。
    要知道暗示的力量在学习中是最重要的,我们都对我们认为自己能做的事做得最好,如果我们期望失败那我们就会失败。我们当中并没有太多的人对正面的或负面的想法造成的影响认真评估过。这一点心理学上有著名的论断。很多人在学习新东西时容易抱怨或放弃,只要碰到困难就觉得没办法,
    在英语里有个说法“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的是自我暗示久了,不管好事坏事都很容易“心想事成”。在教育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情形是这样的:教师大吼“我告诉过你,绝对不要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听”。而学生越害怕让他失 ,就变得越紧张,表现也就越糟糕。
    因而所有优秀的教师都试着在课堂上创造出积极而充满乐趣的气氛。
    多萝茜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遣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遣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据调查在美国,孩子每得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 。而在中国,因为孔子的影响,相当多的学校当中学生所得到的消极评价更多,最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生都没有获得过积极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就可想而知,我们怎能指望他们有一个好成绩。其实很多学生成绩差更多地是在心态方面而不是学习方法上有问题。因为我每天都接触学生,我发现,天论是多优秀的学生,都可能碰到同样的问题——心态问题。有个学生,别人都说他很聪明,可是私底下他对我说:“我就是因为自己不聪明,别人很容易理解的我却不会,所以我才努力拼命。”像他这样,天论是自设的或他设的心理障碍,如果不事先克服,那就很容易打败自己。这时如果一个教师再从反面加以暗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要知道,大多数伟大的成绩就都由只是许多小成功所累积的。如果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功都能获得教师豪不吝惜的赞扬,这是最完美的。可惜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正是教育者最难达到的。
    每一个好的学习体验除了足够的口头鼓励,还须充足的参与和必要的活动。据有关机构研究,我们会掌握新闻记者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
因而尽可能得鼓励学生去扮演角色。让他们在扮演中获得知识。这一点在美国的学校中已经相当普及,在我国的相当多的学校也在运用。
    但学习的真正测试不是以选择题为基础的书面测试。关键是使用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最好是现实生活中。
    衡量一门英语课的真正标准是你的英语说得有多好,而不是你记住了多少个单词。一个记了5000个单词而一句会话也不会的学生,自然比不上一个记1000个单词而口语流利的学生。
有的教师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节课,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至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运用已学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外国的研究机构说中国的学生掌握的某些知识一辈子也不见得用得上。因而,我们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能运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有这一认识。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