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作者:合肥润安公学 刘文芬|  时间:2005/1/10 20:04: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所要求学生完成的四种基本能力。其中所说的“写”,一般而言最为突出的就是指作文这一内容。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作文不光在每次考试中都占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作文水平的高低与否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叶圣陶老先生就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然而,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又怎么样呢?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假、大、空”。 作文的言之有物,应该从大千世界,社会生活中来的。学生只有深入生活,充分感知、亲历、积累并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为有源头活水。其它的,如写作方法指导,文体分类教学,都有点本末倒置、缘木求鱼。新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这样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谈到方法,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关于语文教学的“活”,我曾写过两篇教学体会:《打开语文教学的钥匙——活》和《语文活动  活动语文》,并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这里我来谈谈如何让作文教学“活”起来。我认为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转向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那是初一学习记叙文时,有一次作文前,布置同学们明天从家里带点“礼物”来,鸡蛋,苹果,方便面都行,当时并没有告诉他们干什么。等到第二天早读,我拿着纸箱,让班长登记收齐礼物,然后宣布——中午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这时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个个雀跃欢呼,有的同学恨不得马上就走……等到中午,很快就组成队伍,带着礼物去敬老院。院领导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顿时,整个大院热闹起来:有的帮老人扫地,有的扶老人散步,有的刷碗、洗衣,有的铺床、晒被……没有一个不进入角色,没有一个不为老人们忙着。最让人感动的是,其中几个同学看到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慌忙就凑钱去买,其他同学听说后,也都掏出了自己的零用钱。记得当时我们班数学老师的女儿陈小明为了给老人买袜子,腿都跌开了……一中午很快过去,上课时间到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趁着他们兴趣正浓,劲头未减之时,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的中午”或“记一次-----的活动”。我未作任何辅导,同学们当堂完成了习作。批改时更是叫我惊喜,真想不到平时不爱说话,做作业不完整的荣先军也写出了佳作。这使我深深感到:让学生走入生活,能激活他们的写作灵感。
  后来的学习中,我又带同学们挖荠菜吃荠菜,一起登山野炊,去部队听战士们讲故事,在学校里出墙报,做实验,节日里排练节目做游戏……等等的活动都跟作文练习紧密结合。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他们的主观情趣,照顾了他们爱玩的天性,也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更是让他们觉得作文有话可说。活动后结合范文稍加辅导,学生就快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习作。再通过定期的作文评奖,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作文给予表扬,编入校报,有时还寄到有关报刊编辑部,效果很好。几年下来,各种活动明显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编辑出版了学生自己文集。
  又如在初三学习写议论文时,一次作文课堂,我带的不是书,而是一份挂历,闭口不谈作文,只是向他们介绍:这是某同学书房挂的,买自新华书店,画上的女郎“露”的较多,该不该挂呢?一问激起千层浪,相互之间争论不休,有的说官方书店公开卖的就能买,还说人体曲线美呢!有的说学生不是社会青年,迷恋这样的画面,还有心思学习吗?两种观点各持己见,犹如唇枪舌战刀光剑影,争论了半堂课。我看目的达到了,便鸣锣收兵,就说议论文写作并不难。刚才大家的“口头文章”就很精彩,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论点是“能挂”或“不能挂”;论据是所持的理由;结论是“挂”或“下”。同意挂的是立论,反对挂的是驳论,三言两语便把议论文的写作讲清楚了。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文辅导很有成效。因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打开作文教学的钥匙:走入生活,激活灵感;开展活动,激活兴趣;创设氛围,激活思维。当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性质和作文教学的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作文训练与口语训练联系割裂,对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地位认识尊重不够,忽略了从写作过程规律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作文教学过程,造成作文教学的冷落与萎缩,学生作文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习作质量的普遍低下。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对学生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摸索尝试,积累了一点粗浅的体会,形成了“作文活动 活动作文”的教学模式。去年我来润安所教的学生参加合肥市作文竞赛,有四位同学的作文获奖,今年中考班级语文均分达到105分以上,便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索:“活”这把钥匙,仅仅只打开学生作文的灵感、兴趣、思维?不也能点燃孩子们的智慧之光,得到作文与育人的双重收获吗?还能不能挖掘出更多的知识宝藏,给我们教学以更多的启示?对此,我将进行不懈的探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