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对的体会

作者:陈桂绥|  时间:2005/1/18 12:33:0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踏入一中,我便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起步阶段存在的诸多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有待丰富,知识领域有待拓宽。和老教师相比我们有太大的差距。有幸的是,开学时,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我在隆重的"师徒结对"中,拜吴群勇老师为师,学习如何成为新课程下的优秀语文教师。如今,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形式上的学习期快满了,但我深感自己还未将本领学到家,还要向师傅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我这颗开学前撒播的"种子"还未到真正收获的季节。不过,虽然实际并未真正"满师",但师傅一学期的辛勤培养和指导,确实让我感动,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师傅吴群勇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感谢师傅这学期不厌其繁,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做一名真正走进课堂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稍微谈谈我这学期的切身感受: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今年我是第一次接触新课程的教材,因此经验缺乏,教材生疏,往往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而束手无策。但每当这个时候,师傅吴老师总会指导我该如何面对,如何去解决问题。即使手头事情再多,工作再繁,也会毫无厌倦的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和我共同处理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我当初的理解就是要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多朗读,读中才能体会感情。吴老师那堂课也去听了,当时在一班上课,我感觉自己上得比较的成功。可是吴老师给我提出,应该让学生思考这样朗读的目的,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比较前后的差别,体会深度。不应该让我来领读,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第二次上课,我虚心接受老师的指点,真的,这样让学生自己感悟,比我领读,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效果要比第一节课好多了。师傅这样毫无保留的帮助我处理教学中的问题真的让我很是感动。而像这样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每次吴老师听了我的课后,他都会及时的指出我的不足和优点。这样的"评课"使我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吴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精湛的业务水平,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在吴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我懂得,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语文教师,因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学习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就将停止教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点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所以平时应多参加培训,多看有关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教育书籍报刊,为自己充电。
    2.  多评课
    "评课"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除了坚持跟班听课外,每次听完师傅的课后,应试着着评一评。并能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上。师徒之间能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以求共同提高。
    3.  多动笔
    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平时还应多注意积累勤写教学后记,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朝科研型教师发展。
    4,要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5,要狠抓常规,不放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明白什么时候该写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写什么。
    6,新课程下要多培养班级小老师,充分发挥4人小组讨论的作用,智慧学习,团结互助。
    7,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扬,发挥学生的长处。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说的:每个学生都是"才"。
    8, 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个人感悟。
    师傅吴老师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而这些丰富的经验,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我学习。能从师吴老师,对我来说,是工作生活中可以收益的一笔宝贵财富。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将继续挖掘这巨大的财富,并不断运用于以后的实践中去,继续探索和积累经验,立志求真,我们没有完美,但是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从师傅的言传身教中领悟教书的精神,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像吴老师一样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优秀的语文老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