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与现代女生相比,是幸?,不幸?
作者:麦润瀚 时间:2008/11/9 17:38:5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翠翠的爱情是小说的描写重点。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小说以几个端午节将几个生活片断联结起来,表现翠翠的爱情发展过程。十五岁的那个端午,龙舟下水预订的鼓声把翠翠带到了两年前的端午,在那一天她遇见了傩送。小说细腻地描写了她情窦初开的感觉,非常优美,正如古代诗词中所描绘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其中小说讲述翠翠十五岁的那个夏天。翠翠孤寂的心中起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悲哀,这既与她深藏心中的相思之情有关,又与边城封闭的环境有关。日渐成熟的生命与长时间缺少变化的环境产生了不和谐。因而,“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翠翠惆怅与悲哀应当被视为健康的心理,因为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课文中间和结尾两次写到翠翠攀上山崖去摘虎耳草的梦,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翠翠的内心。翠翠的梦所反映的正是翠翠的内心渴求,这是一种健康的合乎人性的要求,细致地反映了主人公翠翠生活在爱情世界里的心灵轨迹。
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少女。她不满意爷爷相中的“走车路”的天保,可腼腆的性格、少女的羞涩又让她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她神往为爱情而性格强硬的母亲,幻想着能像她一样出走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
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这也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的女孩子。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她会把夜晚听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
总之,这是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以上是我对翠翠的看法。但我并不认为翠翠比现代的女性幸福。
我认为现代的中国女性应是健康的、开朗的,有求知的理性,也有生活的感性。她们大部分有发自内心的自信、自在,也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但更有现代人的明快。现代女性有主见和远见,遇事有敢做敢为的勇气。她们急于认同新的,却又不舍弃旧的;对未来满怀理想,对现实又衷心迷惘;既不敢任意驰骋,又不甘枥下雌伏;她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领导欲和成就欲都很旺盛,这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她们身心健康,态度不卑不亢,明朗亲切;行为举优雅娴静,持有女性特质。
现代中国女性的典型应该是传统中国气质的延伸,文质彬彬,内在坚强,外在柔和,言谈举止与穿戴自然得体,给人有礼貌的感觉。自然、宽大、幽默、常识丰富是现代中国女性的必备条件。尤其对爱的追求,现代女生比故事中的翠翠更令我赞赏。现代的女生比翠翠更幸福。因为现代女生清楚自己的想法,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敢于去追求自己所想所爱,具有一定的决断能力.凡认准该做的事情,尽管困难重重,亦会选择一个最好,最适合的方法和时机千方百计地去做,坚持干自已认为该做的事情,这是故事中翠翠所做不到的。这也使我感到了故事人物翠翠的不幸。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