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经是作秀吗?会不会加重孩子负担?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6 12:46: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教育部于1月2日公布2009年工作要点,“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俨然罗列其中。记者从海南省海口市中小学校了解到,《弟子规》《三字经》等古文诵读活动其实早已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中华经典指的是什么?年龄小的孩子是否能读懂这些古典经文?读古经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记者调查:不少学生都在背《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海口不少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的教室里,都能听到老师带着孩子们整齐地朗读着《三字经》。有一所幼儿园里,老师直接用《三字经》作为跳橡皮筋口诀,一边念三字经,一边玩耍。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这些都是海口不少中小学校最为推崇的古文。海口英才小学、海口十小的学生几乎都拥有上述古文读本。海口英才小学兰祖军校长说,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言论等都属中华经典的一部分,其中有很多闪光点,比如做人的道理、读书的学问、自然的奥妙等,这些对孩子们陶冶性情、增长见识很有好处。
  不仅是普通中小学校,一些中专学校、大专院校也正在大力提倡学生诵读古文。海南省农垦海口中等专科学校新建起一座文化长廊,以《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该校校长王健强说,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中国上下五千年,既有领先于世的辉煌,也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是国情教育,也是道德教育。他的愿望是,学生每天路过展板时看一小段,潜移默化间领略国粹,从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家长担忧:学古经是否会加重学习负担
  让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诵读中国古文,家长们大多表示赞成,但也有一些担忧:孩子年龄小,是否能读懂这些古文?读古典诗词会不会增加学习负担?
  一学生家长王先生称,具有高中学历的他对于四书五经中不少经典篇章,一直不太懂、不太理解。“像我这样的年龄,这样的阅历,读四书五经也不过读个半懂。那么,小学生读四书五经,效果如何,应该不难想像。”这位家长担心,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拥有的知识量,以及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还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他们读四书五经,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白忙活。还有家长担心,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本来就比较重,古文又很难学,多开设一门课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教育部门:中华经典不限于四书五经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提醒中小学校,千万别把中华经典等同于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涵盖面很广,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等均是中华经典的一部分,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之类只属其中极小一部分,千万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在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书中均有中华经典渗透其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中华经典文化。”
  据介绍,诵读中华经典已被视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早在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出了《关于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将诵读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语文课、思想政治课、班会、校本课程、兴趣小组及课外活动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和主题的诵读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和培训,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教育部还要求,一些高等学校要将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纳入师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要选派骨干教师开设经典鉴赏、诗文创作、语言艺术、民俗文化等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讲座,指导、扶持师生诵读社团,举办经常性诵读活动。
  专家观点:读经典一定要有所选择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工作人员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都是优秀的东西,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经典篇章的确浓缩了古代先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镌刻着圣贤先哲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但那些美化特权阶级、崇尚专制独裁、歧视体力劳动、宣扬愚忠愚孝的论述是不可汲取的。
  海口英才学校校长兰祖军说,读经典一定要有所选择,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时代在发展,老师和家长要提前做功课,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特色、积极健康的内容。在引导孩子们诵读时,老师和家长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而不能让学生一股脑儿不加批判地吸收。比如《论语》中有很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古训,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积极又简明的内容,比较适合孩子们来学习。读中华经典以不加重学习负担为前提,每天在早读课上读十几分钟,潜移默化地就记住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有些内容也许现在理解不了,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童年熟读的经典会慢慢散发出“香味”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