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寄宿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作者: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中学 王绪利 时间:2009/3/17 20:26: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作文的生活之源常常被无情的割断,导致作文教学走向了困境。面对困境,应采取共享资源法、聚焦生活法、接力长跑法、由浅入深法,让学生走出“无源之水”的写作困境。
[关键词]:寄宿生、走出、写作困境
写作是植根于深深的生活之中的,来源于生活。在寄宿制学校中,同学们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一周五天过着学校、教室、饭堂构成的三点一线的单调式生活,他们无法感知时代的脉搏,无法呼吸世界的心跳,当然也就无法有活跃的思维,新颖的素材,深刻的思想,无疑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入困境。作文的真情哪里去找?写作的创新如何去寻?本人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让学生作文重新有了“水源”。
一、共享资源法
即通过共享将大家的故事转化为自己的积累,学会发现生活。“苹果会越分越少,而经验却会越分越多。”学生个人的阅历、见识、思想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他乘以10会是什么结果呢?乘以50呢?也就是说把学生的经历共享,变成大家的故事和感悟,那么每个人无疑就是一个资源库。在面对作文时,还愁无话可说吗?无处下笔吗?那么怎样达到共享呢?那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感悟生活”的积累分享。每天由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生活感悟和大家分享。通过讲自己的真实故事,讲自己发现的哲理故事,同学们大受启发。一周之内要进行相关练笔巩固积累,一段时间内进行班级小组交流,进一步延伸这种共享的结果。事实证明:他们看到了每个人原来都有悲喜交加,走路也有哲学,冲凉也有快乐法则,父母的眼神中充满爱等等。同学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他们的人生更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发现生活,有了生活的激情,作文也活起来了。
二、聚焦生活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但同时也是一个太大的概念,学生不好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细节,走向具体的生活,让学生在点滴中积累。大致做法是:先布置观察积累任务,然后通过片断式练笔记录下来,老师把有意义较精彩的片断在全班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如何积累更有意义更精彩更有用的片断。长此训练、升华、积累、成文,学生的空间虽小但他却在“小”中发现了更多的闪光点,正如在水滴中看见太阳的闪光一样。比如可以布置一些片断练习任务——“放学瞬间”系列,让学生发现普通的放学原来是这么有意思,放学时同学的眼神、动作、脚步声、心理表现、教室状态等都可以入文;“宿舍系列”,把宿舍分时间段分写,如8点30分的宿舍(刚回到宿舍比较兴奋),8点55分的宿舍(打预备铃准备睡觉)、9点的宿舍(正式就寝)、6点的宿舍(起床)等,让他们发现宿舍原来是这样的具体可感,体会宿舍也是如此丰富多彩。周末还可布置观察社会的系列作文。这样长此训练,学生的作文不是没有内容可写,反而“因祸得福”写得更细致,更别具一格,因为细节是最动人的。
三、接力长跑法。
即是通过练笔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把无限的语言魅力展示在有限的空间内。让学生把一件小事短事延长,把学生的笔练“长”。如何才能练长呢?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小题大作”——写片断作文。如“街上的人们”写三个以上系列,今天写一个人的表情心事,明天写来往的脚步,后天写衣着言行等。学生自然会把平时50字完成的作文写到300字才收笔,虽有点“逼”其成文的意思,但对他们遣词造句是很有用的。第二步是方法指导。从运用语言、选材、构思、范文赏析、交流讨论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和巩固,学生便有法可循。如写“战争随想”的练习,有个同学写的是在战争中那种战战兢兢的心理,很是细致,我在班级表扬他后,下次练笔我发现很多同学不自觉的就走向了更深刻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第三步是写大作文验收。主要通过自由作文的方式进行,仍其发挥,但前提是必须写小事小物。事实证明,效果不错。他们会发现洗碗中的母爱;蚊子中的亲情;轻风中的心情故事等。学生的笔长了,语言有了魅力,作文就成功了。
四、由浅入深法。
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思想决定我们走多远。”教师指导要学生在思想上取胜,通过思想的深度战胜素材的宽度。学生经常在胜利门前止步,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同学只想到了作文构思的第一层成功,没有更深入地再前一步。其实,再进一步就是完全的超越与提升。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否定第一次构思,慎重第二次构思,选择第三次构思”的写作方法。在寄宿制学校素材有限的宽度下,如何培养学生走下去呢?思想深度又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做法可供参考。一是,课前五分钟的“感悟分享”。用三分钟讲述一个生活的哲理故事而且必须是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学生就会思考,音乐的魅力;独处的哲学;宁静的发现;失眠的好处;失败的收获等等。学生的心更细了,更有深度了,看事情更独到了。二是写系列的“启示”故事,每周至少写三个启示故事,不必太长,但必须要对事要有深刻独到的看法。在思想上站得更高,在写作上更自信!事实证明,学生的思想完全可以更深刻也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如有人从虚掩的门中发现机会的把握;从不敢举手中想到自信的失落;从沉默中思考性格的命运;从失眠中发出拥抱生活的感叹等。只要坚持训练,学生的立意会远远高于其他不思考同学,在思想创新上可略胜一筹。
以上是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面对作文教学中的困境,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应该是让学生自己走向生活,自己积累生活的阅历,自己形成思考世界的能力,最后写成自己的真正的创新作文,让每一个孩子的眼里都写满精彩。
参考书籍:
1、《中学生写作指导》2005—2006年期刊
2、《创新作文》2005—2006年期刊
3、《中学生心理学》
4、《中学语文教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