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转变,课堂方有效

作者:愚千虑  时间:2009/5/6 23:20:46  来源:chongnannan原创  人气:
  几年农村的教学,三年半工半读的学习,我有点不认识自己了。上课如同云后的月亮,总是那么迷茫。农村与城市间的差异是显见的,这两地间的学生之不同就更明显得让人无法适应。刚到南中,我的心态和理念是很好的,认为高中生的自觉性很强,学习能力又高,所以,教师只管教,不需要管理学生,组织教学是完全可以忽略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如梦方醒,方觉不管理学生,不硬逼学生,那是行不通的,当然也就谈不上课堂之成效了。后来,通过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我有所感悟;再后来,与老师们交流,我才真正明白,南中的学生之习惯和基础都不是很好,作为教师,务必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对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严管硬压,这样才有一个安宁的课堂,也才有可能谈课堂的有效性。
  转变,要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进行:
  首先,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要尽可能的转变自己的能力。像我,刚教高中,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对高中的大纲和考纲的内涵也解读得不是很到位,因此,我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看书,行吗?在学校,我改作业,了解学生;在家里,我要看高中有关的教辅读本和研究两纲(大纲和考纲)。所以,我的第一转变就是要充实自己。毕竟那三年的半工半读时间没有把精力用在了解高中知识体系上,现在的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这既是我给自己的定位,又是我目前的中心任务。转变自己,提高能力,让学生被自己的知识魅力所倾倒,学生才会认真听讲、做笔记,也才有谈课堂之效果的前提。
  第二,要转变对待学生的观点。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关系。我很尊重学生,给足他们的面子,我在课堂上不发火,不生气,也少有批评;然而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南中平行班的学生普遍性的厌学,好玩是他们的唯一,所以,课堂上,太多的尊重和民主,就会导致课堂的混乱,最终有可能成为放任自流,学生到头来是不学无术。有时,我真的想抓典型,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管理;有时,我也想与班主任交流,将那些不愿学的学生,报告给班主任,可我又有很多顾虑,难道高中生真的就不能通过道理来说服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吗?其实,有时我又在想,硬逼学生去学习,有用吗?也许是我的理念有问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更好!因为,原本现在的学生就少有主动学习的人!所以对待学生要多管其下——说理、硬压、强管、合作、打报告、严惩。对那些不要尊严的学生,要屡教不止,始终如一的批评和要求。简言之,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行不通的。
  第三,要转变心态,明白学生对待不同科目的学习态度是有别的。文科,学生重视的程度是不够高的。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理科上的。即使文科教师走进教室,你也是看不见学生看文科书目和做文科作业的。而且,学生对待文科的态度也不端正,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作业的质量不够高。这样,课堂上的有效性就更重要了,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考测的质量。正因为如此,文科老师的作业,学生常常会不做不交。语文如此,地理、历史也是有的。文科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心态,那就是不要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外看书、复习。必须狠抓课堂内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好本科目的所有时间。
  第四,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对你的科目感兴趣。说实话,语文教学很尴尬,教师很难给学生找一把万能钥匙,而只能是教学生学方法。学生在语文课里学到的东西,要能够迁移;否则,课上听得再认真,对考试也于事无补。也许,语文的悲哀尽出于此吧!但要给学生讲清一点的是:课堂上认真听了,不一定成绩好;但课堂上不认真听,一定不会有好成绩。这正如现在读大学找工作一样。另外,语文教师还要转变学生学语文的一个心态——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字、词、句(文言、现代文亦如此)。
  笔至此止,言有不尽意,唯有在日后的工作中边积累边总结了。我想,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尽力吧,“非曰能之,愿学焉,尽心焉而已!”
  这就是一个中学教师,臭老九十九的心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