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之风进行时——年轻一代岌岌可危
作者:佚名 时间:2009/6/24 15:59: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朋友的这番话自然使我想起了“松原教师贩卖高考作弊器材案”。看来作弊之风气不是一时兴起,而有其根源。作弊的根源显然就是利益的驱动,这种只应出现在成人社会里的逐利现象,现在却是逐渐地向下渗透,年龄不断缩小,并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对学生而言,得到一个好分数就是利,考好了自然可以讨父母的欢心,过个愉快的假期。现在学校里出现的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作弊的类型也不只是考试,凡是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只想通过违反正常的规则和次序,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轻松获得成果或利益的都可称之为作弊。如抄同学作业或干脆给钱叫同学代写作业;垃圾不下楼去倒掉,而是找个地方藏起来;上体育课跑步,老师看见跑下,没看见就像在散步。与此同时,现在的学生作弊类型正朝着成人社会的灰暗之地挺进,如班干部选举作弊,参选班干的小学生都已经知道如何将手中的钞票换成选票,为了就是得到一个值得炫耀的官衔。而在中学里,大学里,为了当选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挖空心思的学子们更是把小学生的一支笔,一本簿子,一个战神陀螺升级成了一顿海吃胡喝和一通豪言万丈的空头支票。这些现象或许有人不以为难,可是不良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今后的行为出现偏差,甚至扭曲。而当作弊的邪恶之风击穿宁静的校园,幽灵般侵蚀着孩子们纯净心灵的时候,这个社会必将堕落。
是什么让幼稚的小学生,单纯的中学生,博学的大学生如此的急功近利。某些无知的父母、无德的教师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此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知的父母拨动了孩子们逐利的第一根弦。分数成为许多父母竞相攀比的项目之一。我不如你,你的孩子却不如我的孩子,父母的虚荣心成为孩子们永远的噩梦,更有甚者,父母亲自操刀上阵,为孩子高考加分搞虚假资料,为孩子高考成绩搞作弊仪器,完全置公义诚信于不顾。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为了分数自然也要放手一博,以讨父母之一笑。
无德的教师是孩子们日益浮躁的推动器。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或从基本的职业道德来说,如果教师都浮躁,学生又如何能安心学业呢?某些无德的中小学教师不送礼不安排好位置,不补习不给好资料,还有如大学导师一学期见不到两次面,博士、教授论文纯属抄袭,要考研答案只要以身相许等等恶劣事件。这样一些人和事要学生如何能保持一颗求真、求善、求美的心呢?
不良的社会风气是孩子们迷失自我的催化剂。纸醉金迷的虚荣,卑躬屈膝的献媚,冷眼看人的势利,背信弃义的欺诈。这一切都与钱字有关,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为了得到利益,可以在烤翅里加苏丹红,可以在电视里推广假种子,可以在国字号里卖假药,可以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可以,可以…… 还有什么不可以? 这些作弊的极端为何屡屡出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迷失自我呢?以前听一个朋友说有个医学硕士,家里三代都是医生,一天他奶奶教导他“如果病人要给红包,那么在看完病后实在推辞不了你可以收下”。这个医学硕士回了一句:“您落伍啦,现在病人没先给红包,哪个医生会给他看病啊”。无语……
写至此,本人对作弊之风气真是深恶痛绝,作弊之害由小及大,从做学生时为了分数作弊的小害,到进入社会后林林种种大作弊的大害。那些受了作弊毒害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轻者养成投机取巧之心态,重者通过各种作弊手段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在此我要奉劝在校的和已入社会的年轻人们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功成名就,获得财富,就要踏踏实实,勤勤勉勉的学习、工作。对于想通过走捷径获得成功的人,希望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弊,都是我们这个道德日益高尚,法律日渐完备的和谐社会所不容许的,投机作弊的人都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