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写作的欲望
作者:华南师大嘉玛学校 唐传荣| 时间:2005/4/29 13:25: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首先,要观察生活。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作文同溪水一样,也有它的源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热爱生活。因为生活始终是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一切感触与经验都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生活生作家”这是人们所公认的真理,一切书籍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作者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不会有这样细腻的描写和这样真切的感受。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热爱生活,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在我们生活的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写作的素材比比皆是。比方说,我们看见老师有时和蔼可亲、和风细雨,有时青天霹雳、叱咤风云,有时风度翩翩、风趣幽默,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时我们得到老师的赞许而高兴,有时我们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低落……听到好消息时,我们兴奋激越,笑容灿烂;而面对失败时。我们就面红耳赤、潸然流泪,甚至孤独失落、徘徊不前……只要我们睁开自己的慧眼,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会撞击我们的胸膛,迫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内心的感动,描出自己的欢笑与泪水。
其次,我们要热爱书籍。因为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财富,甚至是几千年、几万年智慧的结晶。它浓缩了人类科学知识的精华,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也展示了杰出人物的心路历程。读这样的书,我们就仿佛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吸取营养,拓宽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只要我们热爱书籍,并且努力阅读,用心消化,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就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汗水,用以多快好省地建设我们的“写作大厦”。
著名的作家赵树理曾经回忆他的写作里程时说:“小时侯,老师教我读《庄子》,我就学会了庄子的句法:教我读韩愈的文章,我就又学会到了韩愈的笔法。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学,久而久之,我就学会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由此可见,书读得越多,积累就越丰富;书读得越熟,就越能融会贯通。一旦需要,这些知识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我们选择。刚开始作文,我们只是借鉴、模仿别人的作品。最后,我们就能独特的拓展与创造。霍元甲的“谜踪拳”之所以在武林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正是吸取了百家武术之精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方行万里路”。多读书借鉴,多观察思考,是写作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三:我们要勤于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也不例外,我们不能三步两步就跑进共产主义社会。自然,我们也不能三天两天 成为一个大作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写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积累过程。有的同学说,我的心中有话,就是写不出来。其原因就在于语言技巧的积累少,表达能力较差。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摘记,多背诵。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让世人瞩目的大思想家、文学家。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屈原,到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无一不是世界级的大师。他们就是用最“笨”的方法——朗读与背诵进行积累的。苏东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中保持着一种乐以忘忧的伟大情怀,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也就是他从儒、法、道三家中吸取了精神的营养,从而内化成苏轼的独特思想性格。苏东坡的这种文化积累与思想的升华,正源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多元化的吸纳。
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我们观察生活,热爱书籍,再加上勤于积累,那我们写作欲望之火,就一定会熊熊燃烧起来。你想得到的,终归会得到;你想都不想的,就永远不会达到。要成为写作的高手,就必须燃起写作的欲望。同学们,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有情人,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让自己的感情之河不断地流淌,唱出生命的颂歌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