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入学变成了一场战争
作者:不详 时间:2013/6/4 9:54:07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
“学位战”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战争,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战争。大凡战争,十之八九是为了争夺资源,比如古代之土地、人口,今日之石油之类。“学位战”,争夺的自然是学位,准确地说,是优质学位。
对于广州户籍人口来说,学位大体上是不紧缺的。但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于是就有了学位之争。可见,学位战,归根到底是学校之间的水平差别造成的,而水平差别的造成,又跟历史上、现实上,教育资源分配与投入的不均衡密切相关。因此,平息学位战的可行之道,自然是均衡教育资源。
当然,这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教育主管部门也经常这么说。但主管部门总应该拿出一点实际行动吧。历史问题不好解决,现实中你总得为平衡各学校的水平想点办法,拿出个章程来。但教育部门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仍然出台着一些措施加剧着这种不平衡。比如说各种定级、评比、政策倾斜等等。
因此,我深刻地怀疑,是不是相关部门和相关学校乐于看到各个学校之间的不平衡,乐于看到这场战争在继续?据说,最愿意发生战争的人是军火贩子。那么在“学位战”中,谁的收益最大呢?这个大家心知肚明,各个学校水平均衡了,别的不说,每年数以亿计的择校费,将从哪里来呢。
好吧,既然均衡校际教育水平做不到,那么作为家长,就心甘情愿地参加“学位战”吧。但拜托教育部门不要如此“兵不厌诈”好不好?政策一年一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花了几百万买了房,离了婚,孩子仍然不能如愿上学,家长们伤不起啊。
公共管理学有句名言说:复杂的公共政策决不是好政策。这话对,也不对。对于公众而言,肯定不是好事。但对于掌握和行使这些政策的部门和官员来讲,政策越复杂多变,他们的权力就越增值,寻租空间就越大。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好政策,啥又是好政策呢?于是,一个能够用最原始,也最简单的办法——抽签——能解决的事情,就被搞得无比复杂,而且还要继续复杂下去。
战争就是烧钱活动,而在“学位战”中,最后惨烈胜出的,也都是能烧得起钱的——能够买得起学位房的,能够交得起赞助费的。教育部门的政策总是遮遮掩掩,让人不明就里,但这个核心的原则,却从来都是明晰的。这让寒门学子,情何以堪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