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朴素而有实效的课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1/4 20:09:4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上课伊始,钱老师让学生自主看书,带着两个问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2、作者写了哪些场景,每个场景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
学生静默看书用了5分钟(也许还可以再多2分钟,也许出声自由朗读效果会更好些),之后,一个学生回答道:“明朗的情调。”老师做了肯定,然后再问:写了哪些场景,或者是怎样的画面;试着用词语或是短语概括一下。
第一个学生首先指出了 第7自然段写河港交流的情景,用“悠闲、洒脱”来概括,钱老师板书了“悠闲洒脱”;这时钱老师引导学生“能否用‘……图’来概括”?于是第二个学生概括为“斜风细雨图”,第三个学生概括为“冬霖图”。对这三位学生的概括,钱老师都既有肯定也指出还可以再好一些。接着,让学生齐读此段,并板书强调了两个词:“槎桠”“得失俱亡”的“亡”的读音。
接下来,学生按照如下顺序分别分析了课文写冬景的段落:第8段,“冬雪图”,“温和”的特点;第5段,“生气图”“旱冬图”等。
对学生理解起来稍感困难而被遗漏的第6段,钱老师则先让学生齐读,然后再概括出“寒郊散步”“悠闲自在”的特点。
接下来,才引导学生学习第1段,概括出作者描写北国的冬天特点是“蛰居”,而南方则是“外界”;于是引出了对文章的深层解读: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于是,钱老师联系本专题的选文特点、学习总目标等,提出学习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钱老师在这时补充了对郁达夫的介绍。介绍时侧重在本文写作前后他的重要经历,他的性格特点。钱老师随口适时的引用作者的表达心志的诗:自书挂在杭州书室龚定庵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40岁生日的颓废心态:“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对本文的情感基调的理解较为准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读书的方法——“知人论世”。
这节课,很朴素。钱老师没有用多媒体,甚至一张幻灯片都没有。但他的板书设计却极有科学性、条理性。尤其是对学生解读文本的收获——对冬景的概括,很认真很重视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有一种“老师是重视尊重我的理解”的感觉,会很认真地积极的思考,而不是被动的记老师给的答案!这一点很重要!这个理念很好!
这节课,很有实效。
1、对文本的研读很认真,很细致,符合对名家、经典作品的教学要求。
2、对学生的高度重视,真正体现了教师“为学生的学而教”的思想,教师发挥的是引导点拨的作用。
3、作者介绍很有特色:介绍的时间不是一般老师的程式——学习课文前;介绍的内容不是干巴巴的生平知识的罗列,而是以一个熟悉的朋友的角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教师自身的功底比较丰厚。平时的阅读、记诵等积累比较多,很不错。
将这节课记录于此,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