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士”
作者:李学开 时间:2006/12/22 19:22:1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2.知士:即“智士”。指足智多谋的人。《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
3.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曹植《赠徐干》:“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4.修士:操行高洁的人。《荀子•君道》:“使修士行之,则与氵于 邪之人疑之。”
5.下士:(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2)最差一等的人。《荀子•尧问》:“故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貌:礼貌。)(3)谦恭地对待贤士。《汉书•李陵传》:“陵字少卿,少为会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6.侠士:行侠仗义的人。《元史•任速哥传》:“疏财尚气,不尚势利,义之所在,必亟为之,有古侠士风。”
7.上士:(1)古代官阶之一。周代有上士、中士、下士。《孟子•万章下》:“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倍,指俸禄多少。)(2)道德高尚之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3)佛教用语。菩萨又叫上士。《释氏要览•称谓》引《瑜珈论》:“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他利者,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8.硕士:贤能博学的人。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
9.寒士:(1)门第低微的读书人。《世说新语•假谲》:“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2)贫苦的读书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0.学士:(1)在学之士;学者。《史记•儒林外传序》:“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2)官名。南北朝以后,学士为司编纂撰述之官。唐置学士院,掌起草诏命。清内阁、翰林院皆置学士之官。
11.画士:指从事绘画的人。龚自珍《病梅馆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12.豪士:豪放任侠之士。李白《扶风豪士歌》:“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13.甲士:身穿铠甲的兵士。《左传•闵公二年》:“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帅:通“率”,率领。)
14.壮士:勇士。《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5.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汉书•张释之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16.才士:德才兼备的人,有才华的人。《庄子•盗跖》:“今先生,世之才士也。”
17.材士:(1)勇武之士。《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2)智谋之士。《吕氏春秋•报更》:“魏氏人张仪,材士也。”
18.秀士:德才优异的人。《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清代也称秀才为秀士。
19.居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胡居士,贤者也。”
20.义士:忠义之士。《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亦指勇于救困扶危的豪侠之士。
21.隐士:(1)隐居不仕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2)善说隐语的人。《说苑•正谏》:“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
22.博士:(1)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战国策•赵策三》:“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2)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汉书•百 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3)指称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水浒传》:“茶博士道:‘客官吃甚茶?’”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