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互喻”

作者: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时间:2006/12/31 9:58:0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灯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在例(1)中,前一比喻中,“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后一比喻中,“明星”是本体,“街灯”是喻体。通过“街灯”和“明星”互喻,使二者浑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例(2):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
  在例(2)中,前一比喻中,“飞雪”为本体,“杨花”为喻体。后一比喻中,“杨花”为本体,“飞雪”为喻体,整个句子比拟工整,语言精巧,可谓是绝妙好辞。
  由于本体、喻体之间只有互相设喻才能构成互喻,这样,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在修辞效果上,互喻就既具有比喻的形象性,又具有回环辞格所产生的往复循环、回味无穷的特点。具体来说,其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将不同的两个事物彼此相互设喻,往往能使所说的这两个事物交相辉映、互为补充,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生动。如:
  三月雨是梦,梦是三月雨,是悠悠扬扬的汇成的小溪,在我心坎里绵绵延延滴滴嗒嗒荡漾而去。
  马欣《依依墟里村》
  先把迷蒙的“三月雨”比做“梦”,反过来,又把“梦”比做“三月雨”,通过互喻,将“梦”和“雨”巧妙融合,使人浮想联翩。这样,整个句子既有词语上的前后交错,又有意义上的互为呼应,将作者对“三月雨”的特有情感十分微妙地表现了出来,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二、增强语言美。
  由于“互喻”兼具“回环”辞格的特点,前后相同的词语,使整个句子显得回环错落、跌宕起伏,形式上整齐划一,节奏上韵律和谐。如:
  他记得《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钱钟书《围城》
  通过“妻子”和“衣服”互为设喻,“妻子如衣服”、“衣服也就等于妻子”,既在形式上前后对称,饶有节奏,又把方鸿渐对那门亲事的玩世不恭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