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百合”与《达洛卫夫人》

作者:湖北仙桃 赵俊辉  时间:2007/1/23 16:31: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被称为英格兰“蓝色百合”的弗吉妮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长篇代表作《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海浪》、《欧兰多》,以及短篇《墙上的斑点》、《雅各的房间》等,擅于捕捉瞬间心灵活动,捕捉飘忽幽微的遐思与感觉,触探神秘深邃的经验。
  《达洛卫夫人》是以“一天的时间来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独特小说。主人公达洛卫夫人是一位光彩耀人的上流社会中年贵妇。在她一如继往地为丈夫筹备晚宴的一天里,自印度归来的她的昔日情人皮特•沃尔、得了炮弹震呆症的战争幸存者赛普蒂默斯•沃•史密斯、她少女时代仰慕的好友萨莉•塞顿以及伦敦社交圈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相继穿梭在她的思绪里,引发了她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老年将至的种种恐慌。此刻,她已成长为一位左右逢源、光彩耀人的政治宴会女主人,却为此牺牲了体验生活本质义的真实权利。“她像没有车胎的轮子,碰到小石块就颠簸”;“她像栖避在树叶浅浅凹处的一只小鸟……无依无靠,被一个冷漠世界中的大树、团团乌云包围着,没有遮挡、受着折磨”——这是为什么呢?达洛卫夫人对自我的生命意义发出了这样的质询。 
  伍尔夫的笔开始带领着她一路追寻,让她穿过浮世烟华,洞察着人类的本性——“人类既没有善心,又没有信念,也没有宽容,有的只是能增加眼前快乐的东西。他们成群结队去猎食,他们一伙伙搜遍沙漠,尖叫着消失在荒野里”;让她于芸芸众生中窥到了灵魂的真相,残酷却又实——“我们的自我像深海里的鱼,在昏暗中来往,穿梭在巨大的水草之间,游过阳光闪烁的海域,不停地游向前去、前去,游向幽暗、寒冷、深邃、不可思议之处。”经历了长长的心路跋涉,达洛卫夫人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心生倦意。她眼望着自己一手布置的繁华宴会却备感人生徒劳,慢慢地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小说的最后,是达洛卫夫人在晚宴上知赛普蒂默斯自杀的消息。她为这个青年的最终解脱深感欣慰,也为自己的生命里,那些已被无聊的闲谈所覆盖、磨损、湮没的东西依旧为这个青年所保留而心生安慰。之后,达洛卫夫人对自己说:“再不要害怕烈日炎炎。” 
  小说里,伍尔夫以其飘逸灵动的文笔为我们展示了一组组绝美而又绚烂的意象,以其轻盈又极具速度和象征的手法剖析了一位女性深邃如诗的内心世界。在小说渲染的氛围里,弥漫着较为强烈的自杀主义倾向,虽然最终伍尔夫并没有让达洛卫夫人以自杀谢幕,而是让另一个青年代替她完成了坠楼掷地、走向最终解脱的内心愿望。
  极具悲剧性的,在小说之外的伍尔夫,几乎也以同样的方式走入了她笔下的角色。1941年3月28日,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出版十六年后,自溺于英国罗德梅尔附近的乌斯河,终年59岁。沉没在水中,是女作家反复描摩过的意象,现在,她用耀眼的生命为它涂上了最后一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