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探源
作者:刘天勤 时间:2007/3/22 7:15: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大夫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为大夫中最高的官阶。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一句,这里写蔺相如奉命出使,饿当时的使者照例须有大夫充当,所以这时的蔺相如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大夫的身份,而决不能仍看作是缪贤的舍人,蔺出使虎狼之国而不辱使命,赵王自然要擢升他任高职。
秦汉及秦汉以后多沿置大夫,但与前制多有不同。大夫中相继出现了御史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及谏议大夫等官职。御史大夫在秦汉时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西汉时丞相缺位,往往有御史大夫递补。西汉晁错在景帝时就曾任御史大夫一职。中大夫、光禄大夫及谏议大夫在历朝历代多是在皇帝身边充当顾问、进谏和言论朝政的官员。西汉贾谊就担任过中大夫中最高的太中大夫,南朝梁时江淹曾官至光禄大夫中较高的金紫光禄大夫一职。到了隋朝以后,大夫则为高级官阶的称号,专作封赠之用,一般高级文职官员可称大夫。明清时被废。
大夫,读为dàifu ,最早是北方人对医生的称呼。一直到宋徽宗政和年间,改订官阶时,医官另置官阶,共分十四级,首级为大夫。后称医生为大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