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
更新时间
人气
《史记》故事情节的五大范型
- 2008-05-27
- 3551
汶川的孩子,不哭
- 2008-05-27
- 1937
祭汶川地震逝去同胞文
- 2008-05-25
- 1179
中国的铁娘子,我们不会忘记——由吴仪卸职所想到的
- 2008-05-25
- 401
中国不哭(节选) ——天安门广场19日14点28分实录
- 2008-05-25
- 802
《问刘十九》赏析
- 2008-05-25
- 2920
触类延伸:“读书三境”解析
- 2008-05-24
- 743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 2008-05-23
- 8747
“水生,给老爷磕头”——《故乡》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 2008-05-22
- 3087
也说“木叶”
- 2008-05-22
- 663
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
- 2008-05-22
- 4262
中华文化的精髓
- 2008-05-22
- 14964
不平凡的二〇〇八年
- 2008-05-21
- 401
杜甫的另类写作
- 2008-05-21
- 804
花间飞卿温庭筠
- 2008-05-20
- 953
患难见真情,抗震救灾展现人性光辉
- 2008-05-20
- 966
在灾难中固守文明的力量
- 2008-05-20
- 894
成也桃园结义,败也桃园结义
- 2008-05-19
- 575
圣火一路走来
- 2008-05-19
- 195
面对文化逆差,中国果真就强大了吗
- 2008-05-19
- 257
曹操真的被《三国演义》丑化了吗?
- 2008-05-18
- 2215
“给困在废墟中的你”——长沙一教师作文感人泪下
- 2008-05-17
- 666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虚与实
- 2008-05-17
- 3031
运动会优秀宣传稿
- 2008-05-17
- 276150
中国人正在用行动演出一场感动大剧
- 2008-05-16
- 494
把抗灾凝聚的民族共济精神坚持到底
- 2008-05-16
- 367
走出灾难,呼唤“心理救灾”!
- 2008-05-16
- 514
人民时评:灾难,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 2008-05-16
- 676
寻《十三岁的际遇》之“迹”
- 2008-05-15
- 694
艺术化的技巧彰显作品深度——莫泊桑小说《项链》分析
- 2008-05-14
- 11399
屈辱荆棘的过去,辉煌灿烂的前程——读《走向世界的中国》
- 2008-05-14
- 863
《回忆我的母亲》中的“客籍人”
- 2008-05-14
- 1073
《红楼梦》中王熙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 2008-05-14
- 3753
《无鸟之城》导读赏析
- 2008-05-14
- 1084
“母子如初”耐人寻味——我读《郑伯克段于鄢》
- 2008-05-14
- 3363
古诗鉴赏短评10则
- 2008-05-13
- 2332
一曲血泪控诉的悲歌——高尔基的《童年》导读
- 2008-05-13
- 3337
品人物,论英雄——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 2008-05-13
- 3541
语淡情深,清新沉挚——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鉴赏
- 2008-05-13
- 1037
古典诗词中的落花与落叶
- 2008-05-11
- 2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