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启示读者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作者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启发读者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它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整体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字词方面的认识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面对困难时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并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文关于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2、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表现力,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问题策略、 多读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读写结合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黑板
课型:读写结合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⑴让一个学生读课文中的“导语”(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⑵“导语”补充:“导语”中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