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领悟主旨
- 资源简介:
约5240字。
高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领悟主旨
现代诗歌阅读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像芭蕉?像棕榈?
芭燕没有它高,
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子树像什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椰子树像什么?
——理性思素的起点,由疑而思,由思才有所得。
B.由“像芭蕉?像棕榈?”到“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由形到神,由外在形态到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
C.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树同芭蕉、棕榈外部形态的比较,是后面说理的前提。
D.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全诗的核心,哲理之所在,揭示了诗歌主题。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象征是这首诗歌的特点,两节均以设问开头,而设问实际是在思索的基础上发出的,此时,椰子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虽然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然而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诗歌由提出椰子树“像”什么,到确认它就“是”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既贴切自然,又合乎逻辑。
D.诗歌由日常见到的事物设疑,展开联想和想象,最终揭示出文艺创作的真谛:艺术的独创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
[注]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一次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一片槐树叶》。
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B.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进一步揭示中心意象的历史内涵。时间由过去回忆到现在,空间由狭窄的孤岛扩展到辽阔的祖国大陆。
C.“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蕴含有海外游子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风雨,故国之心依然如旧之意。
D.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