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诗歌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1810字。
诗歌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古诗词,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查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常考考点有标题理解与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诗句赏析、画面描述、主旨情感把握、开放性试题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标题的理解与分析
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例如“次北固山下”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是北固山的山脚下。“观沧海”交代了事件及写作的对象。
2.“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是: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所以写了这首诗。
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思”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
4.“读”标题表明的诗歌体裁。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表明这是一首元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题技巧:
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大意。诗歌语言本质上还是文言文,所以面对一些疑难词语,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组词法、语境推断法、成语迁移法、课内迁移法等)进行推断。
2.紧抓关键词体会情感。关键词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1)体现情感的词句称为“情语”,如“愁”“怨”“喜”“思”“泪”和景物描写等。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羁旅的孤单和思乡之情。
(2)透露作者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的词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陪伴友人到夜郎县的西边,流露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一些意象常常表达固定的意思,如“杨柳”蕴含的是依依惜别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书”“归雁”(因“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的是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诗句赏析
1.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题型一:炼字。回答炼字类试题,在准确理解字词本身意思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明确词性。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动词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叠词增添诗歌的韵律美;数量词具体真实或夸张渲染。
(2)明确赏析角度。一般炼字的赏析角度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感官等角度,明确角度后,要根据对应的表达效果作答。
题型二:诗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