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浙江省温州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60字。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络微短剧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形态之一,在多元媒介竞合背景下正迈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促使微短剧的类型题材日趋丰富多元,贴近大众日常生活、聚焦社会议题的内容成为时下平台和受众的热门选择。创作者通过对叙事逻辑和文本的主观调适,建构出一个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美好幻境,让大众在云端的仪式互动中释放内心欲望并审视自身。
微短剧在保证叙事脉络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叙事时空,并提高人物行动密度来厘清叙事逻辑,力求让观众迅速捕捉故事的创作动机、戏剧冲突并获得情感共鸣。微短剧将“倒叙”或“预叙”作为悬念设置、吸引观众的有力手段。悬疑短剧和轻喜短剧也常利用观众和角色之间的信息不对等,预叙出与结果相同或相悖的画面旁白以营造奇观效果。这种逆时序的叙述方式能够使故事结构富于变化,以时间留白吸引观众注意并进行深度思考。
由于叙事篇幅的限制和用户的广泛性,微短剧通常以微小叙事映射深刻主题,以此抵抗资本给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异化危机。网络微短剧在叙事主题上呈现浓厚的生活质感,且侧面映射出校园暴力、职场歧视、女性互助、情感婚变、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热点议题。主创团队在日常生活中取材,既有将美的事物崇高化,也有直接或间经过艺术加工,剧情多建立在主观审美意象中的生活幻境,接地揭露和讽刺丑恶实质,在真善美中探寻文化认同并稳固社会秩序。
受众在网络微短剧中享受着爽感。伴随着弹幕评论、点赞互动等意义再生产活动,人们可以寻求社交支持,能够缓解生活倦息,进行精神抚慰,但是,身体感官却在长期的快感刺激下日趋钝化,从而让异化的审美范式走向失控状态,致使受众在资本市场逻辑的支配下沦为盲目、短视的个体。
网络微短剧作为数字技术催生的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具有极强的“网感”特质。“网感”是对网生代思维和观剧习惯的敏锐追踪和适应。人们在超负荷的视听接受行为中出现了注意力淡散等问题,身体解放、外部信息干扰和影像的可操控性逐渐使“散视”成为一种惯常现象。部分微短剧以高度凝练的情节脉络、浮夸外显的视听符号、偏激失衡的情感宣泄等“刺点”逻辑来吸引受众注意。创作者往往采用高潮前置的剪辑逻辑,在剧集开端便以强冲突、高反差的人物和画面夺得观众注意,并在剧情铺陈中多次设置反转叙事,但也会因叙事逻辑链条的破坏造成文本“意图性”的削弱。网感是方法而非意图,我们不能长期以低级媚俗和哗众取宠来曲解其内涵,微短剧既应葆有个性,以风格化的元素来贴合网感叙事,也应提高作品的制作水准来维护内容质感。
(摘编自张智华、吴云涛《网络微短剧中的日常理性与生活幻境》)
材料二:
2023年8月30日,由抖音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打造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为网络微短剧注入了一股清流,打破了头部剧目的题材单一现象。《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为主题,赋予文物生命,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讲述它们的故事,这种创意手法既吸引观众的眼球,也能更好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该剧简洁动人,情节紧凑,符合移动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网络影视作品的新形态,微短剧迎合了当下社会下受众的审美需要,其叙事方式、题材特点能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引起共鸣。
B.微短剧通常取材于日常生活,聚焦社会热点议题,通过艺术加工在主观审美意象中建构一种生活幻境,呈现出浓厚的生活质感。
C.《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创作源于网络博主对网友意愿的积极回应,主创者在个体化的制作方式中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创作活力。
D.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可以赋予文物生命和情感,拉近文物和年轻观众的距离,从而实现精准传播,获得出色的传播效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短剧体制虽小,但仍能发挥社会认识和价值引领功能,映射问题,凝聚共识,增进文化认同。
B.受众观看短剧时通过弹幕评论、点赞互动等活动,让自己获得了微短剧消费者与生产者双重身份。
C.《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爆火出圈,是因为它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且获得官媒的表扬。
D.材料一则注意到微短剧影响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材料二着重分析《逃出大英博物馆》成功的原因。
3.下列选项各介绍了一部热播微短剧,其中最不能体现“网感”的制作方式的一项是( )
A.《开挖掘机怎么了》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通过剧中角色的自嘲与自我吐槽来展示内心活动,尝试与受众对话,讲述了职校学生勇敢追梦的故事。
B.《吃饭才是正经事》采用“贪吃蛇”结构,以第一人称方式切换不同人物的视角,串联七位主角眼里的世界,凭亲切的表述拉近角色与受众的距离。
C.《谷雨奇遇记》以谷雨采茶这一节气习俗为背景,借鉴《桃花源记》的意境,在剧中巧妙穿插呈现了采茶、炒茶、制茶、品茶等传统民间工艺。
D.《我坦白》以真实新闻事件为基础,通过受害者和施害者双方的“坦白式”自述,讲述了网络暴力、杀猪盘等悬疑纪实故事,引发受众关注和思考。
4.材料一第4段提到“受众在网络微短剧中享受着爽感”。“爽”是受众表达观看微短剧体验的高频词汇,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这种体验的原因。
5.国家广电总局即将举办“年度优秀网络微短剧评选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从题材探索、叙事表达、审美体验这三方面制定几条评选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最后来的是乌鸦
[意大利]卡尔维诺
(1)这溪流是张用轻盈清澈的波纹做成的网,网中水在流。不时地,就像是银色的翅膀扑腾在水面上:那是一条鳟鱼的背脊在闪闪发光,很快又顺着“之”字形没入水中。
(2)“这里全是鳟鱼。”那些人中的一个道。
(3)“如果我们扔一颗炸弹进去,它们就都会肚皮朝上地浮出来了。”另一个人说。接着从腰带上摘下一颗炸弹并拧起了火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