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21:03: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570字。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海明威的作品善于运用“冰山理论”,以简约传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那浮于水面的“八分之一”,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进一步开发那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从创作形式上看,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较为相似,创作过程中只需要使用一些点墨,便能够描绘出宏伟壮观的山河美景。他作品中的很多句子都采用“名词+动词”的结构,偶尔采用长句,也只是简单的衔接,而且形容词、副词的出现频率较低,力图呈现一种更为清晰、直观的艺术效果。
  在景色描写方面,“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外部景色暗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或者营造相应的氛围。《永别了,武器》开篇以一段简洁的描述风景的文字,呈现村庄空荡寂寥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厄运来临前的征兆,进而联想到悲惨结局。同时,该作品中关于天气的描写也独具特色,故事的主题被雨贯穿,使读者难以忘记“雨”这一意象,为读者建立灾难与雨的联想。
  在很多对话场景下,海明威并未过多描写主人公的行为、情绪等,只是描写了简单的对白陈述,作者完全让位给人物,不介入或较少介入,尽可能地不留下讲述的痕迹,给读者一种好像只存在故事中的人物而不存在讲述者的感觉,让读者和所描述的对象距离极短,也自然为读者留下八分之七的想象空间。譬如老人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却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这其中的感情必然是五味杂陈的。但海明威并没有过多地煽动读者的情绪,而是用一种近乎抑制的方式抒发情感。在他与男孩的对话中,读者能通过语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对话留下的空白中发挥想象,调动理解能力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此外,海明威还充分意识到感情的微妙复杂和不可捉摸,于是便“曲线救国”,“立象以尽意”,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弥补语言之缺陷。如《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雪与豹、《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与鲨鱼等,均是其作品中十分常见的象征事物,深入阅读便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这些创作手法均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联想空间,也是“冰山理论”在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体现。海明威作品中借助象征形象所表达的寓意,并非单一、零星地出现在某些情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全程,通过对各类形象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海明威对“冰山理论”的灵活运用。
  (摘编自王静姝《海明威作品中对“冰山理论”的运用》)
  材料二:
  《红楼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谶”类型,即所谓的“冰山一角”的引诗法。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一文中说:“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就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浮在水面,八分之七沉在水底。”他以此作为小说创作追求简约却涵蕴深厚的原则。曹雪芹所创造的诗谶手法,不仅与海明威“冰山一角”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形式上甚至更为切合。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占花名签时所用的签诗,就是“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
  当时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每一支签上都画着一种花卉,并题着四字成语与一句旧诗,都是为签主量身订制的。虽然只镌着一句签诗,但该句诗都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那完整的诗篇才是隐喻签主命运的真正线索所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阳光明媚,而水面下的冰山主体则冰冷漆黑。引文的艺术被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表面上是就所引之文直接取义,真正的实质意涵却系于其他未引的部分。
  以宝钗为例,她抽中的签上画着的是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镌着的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出自晚唐罗隐的《牡丹花》,表面上只写宝钗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特征以及赞美薛宝钗身为“群芳之冠”的容貌和地位,实则还透过节录以外的诗句,如“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暗示了钗、黛之间的颉颃关系以及其人生的悲剧结局,意指身为“芙蓉”的林黛玉无法与贴近传统价值观的薛宝钗抗衡,衬显出薛宝钗在封建社会中的优势。
  群芳夜宴中脱颖而出被明白引录的诗句断片现身于显处,当场堂而皇之地与小说情节发生互动,通过彼此烘托收取相得益彰之效;同时,表面上被摒弃于引号之外的其他诗句断片,却幽居于深藏不露的隐处,由文字海面以下那潜在却更为广阔的层面来进行意义的激荡。当唐宋诗被切割出一句,框上引号纳入小说情节中时,那引号如海平面一样,将整首诗拦颈划分为隐、显两个不同层次的美学存在。
  (摘编自欧丽娟《大观红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这一艺术创作论,虽然其行文风格力求简约,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深刻的意蕴。
  B.海明威的作品很多句子采用“名词+动词”结构,长句较少,且形容词、副词出现频率低,营造出更直观的艺术效果。
  C.《红楼梦》创造的引诗法把引文的艺术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与海明威“冰山理论”中的创作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六十三回众人占花名签时,引用的诗句可看作“冰山一角”,这句诗的复杂内涵及关涉的人物命运即“冰山主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较为相似,二者都追求用更少的元素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B.《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运用“冰山理论”,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让读者参与到作品意义的构建中。
  C.材料二语言富有特色,如使用“量身订制”“脱颖而出”“堂而皇之”“幽居”“激荡”“拦颈”等词语,生动形象,使说理深入浅出。
  D.群芳夜宴中众人所用签诗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而其他诗句断片被摒弃于引号之外,故而成为深藏不露的美学存在。
  3.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出自宝钗花名签“冰山主体”部分的一项是(3分)
  A.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B.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C.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D.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冰山理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简要分析以下文字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文字摘编自孙犁《荷花淀》)(6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过了两天,几个女人偷偷划船去寻丈夫却遇到了鬼子,“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岐  黄
  揭方晓
  河络街虽然只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小街,可在整个陇西郡却鼎鼎有名。因为这条街的两端,各有一位知名郎中,他们的医术出神入化,名动大江南北。被称为“河络双神”。不论是富贾贵胄,亦或平头百姓,大凡遇上什么疑难病症,别处瞧不好的,只要来到这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