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信息推断题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5 10:21:1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50字。

  Liguilin1970信息推断题(练习)
  一、(云南师大附中2025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何要研究中国古建筑?“欲亡其国,必亡其史”,一个国家如果要复兴,就不能没有历史。梁思成认为,他所做的研究就是为国家保存历史。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通过研究古建筑,可以培养美感,学习驾驭材料,进而产生新的设计。我们中国建筑科技的创造力就在“温故知新”中不断雄壮起来,这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的建筑体系,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如何理解独特、纯粹这两个词?所谓纯粹的木构系统,是无论宫殿还是民居、高塔、庙宇,虽然体量差异很大,但是都是木构建筑,是类型的纯粹。为什么说“独特”?中国是一个等级礼制社会,衣食住行全部有等级,当宫殿和民居都用了同样的结构系统,如何区别等级?这就需要一些独特的东西,中国建筑中最独特、最根本的特征——斗栱就出现了。斗栱在柱上起着承挑屋檐的结构作用,由斗、栱、昂等构件,通过榫卯拼搭而成,斗栱具有复杂的组合形式,可以起到标识等级的作用。
  建筑是由文化所创造的,又不断创造着文化;建筑是由历史所决定的,又不断书写着历史;建筑虽然受文明的影响,也可以塑造文明。建筑所传递的秩序与文化信息,今天的中国人和古人之间还是有精神上的共性。这种共性的建立,一方面是文字所传递的文明,还有一部分就来自建筑所营造的环境和秩序。发现和重建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秩序”,也是我们建筑考古学的主要任务。这些秩序蕴含着中国哲学的意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人心,进而营造了社会的秩序。秩序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体现了建筑的价值。所以,梁思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一方面是为了复兴国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培养建筑师的创造力,为了建设一个新国家。人们之所以记住他、纪念他,是因为他抱定了为国家、为民族做事的态度,把生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发现中,用这种价值发现去支撑中国的发展和复兴。
  (摘编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选择,看中国古建筑的独特价值》2022-06-11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材料二:
  以现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的一般人,虽尊崇中国建筑特殊外形的美丽,却常忽视其结构上之价值。这忽视的原因,常常由于笼统地对中国建筑存一种不满的成见。这不满的成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觉到中国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为材料本身或是其构造法的简陋,却未尝深加探讨。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所谓适
  1.(图表推断题)下列对材料二第四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③①②⑤④B.①⑤④②③       C.③④①⑤②       D.④②③①⑤
  2.下列对材料中“斗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建筑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其中,斗拱则是中国建筑中最独特、最根本的特征。
  B.因斗拱有标识等级的作用,学者们能将其结构特征分类,作为划分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
  C.斗拱在屋顶与立柱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建筑受力构件与建筑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
  D.林徽因认为斗拱是一种装饰部件,即使没有斗拱,我国木建筑屋顶出檐的程度亦可深远。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援引梁思成观点,然后从中国建筑的“独特”与“纯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了梁思成先生重建社会秩序的目的。
  B.材料一“温故知新”指中国建筑科技的创造力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培养起来的,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是为了复兴国家和民族文化。
  C.材料二以“结构(价值)”为论述的中心,但在阐述建筑的适用性时,只笼统地一笔带过,未紧扣中心“结构”,论证略显旁逸。
  D.材料三通过对土建筑文化和石建筑文化的对比,赞扬中国土木型建筑的特色,并表达出以土木为材料的东方文化优于西方的观点。
  4.汉宝德与林徽因对于中国木造古建筑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4分)
  5.“欲亡其国,必亡其史”,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建筑”?(6分)
  二、(长沙市一中2025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试题。
  材料一:
  武术发源于军事战争,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武”字,上戈下止。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指出,“武”字其“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
  “武”在进入西周之后被迅速赋予“德”的内涵,成为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且延续千年不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97年,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