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11 11:52: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30字。

  上海市松江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25.04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自伐者无功,          。 (《老子》)
  (2)         ,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3)《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的 “         ,         。”两句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虽然说语言是个抽象的概念,         ,         ,         ,         。客观存在决定了人心中所感所想,人的所想所感最终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便被赋予了表达人对现实客观世界看法的使命。
  ①它就不再仅仅具备词汇本身的意义
  ②但某些属于语言的词汇却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③而是关系社会、关系民生、关系大部分人的文化心理
  ④尤其是当那些词汇成为一种流行时
  ⑤而流行语作为一段时期人们表达的高频词汇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①③⑤     C.⑤①③④②     D.②⑤①③④
  (2)为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词的成因和传播,小松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搜寻,以下不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网络流行语“E”和“I”人的多角度比较》  来源:《三角洲》期刊
  B.《数字时代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理研究》       来源:传媒论坛
  C.《网络流行语的“出圈”传播机制》           来源:《记者观察》期刊
  D.《为什么这些词成了互联网“嘴替”》          来源:文汇报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①这几年间人们常把互联网络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此作一些评述,希望有助于消除对互联网络定位不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②人类传播活动中使用的传播媒介,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通讯、音像制品、展览制品、广告制品等。“第四媒介说”所用的“媒介”概念,内涵并未确切限定。从其经常使用的场合看,应该指大众传播媒介。不过,在互联网络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的大众传播媒介就有八、九种之多,互联网络怎么也不该排在第四的位置。如果要按对公众影响力的大小来论说,书籍的影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