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500字。
上海市普陀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2) ,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 》)
(3)《蜀相》中,点明诗人寻访地点,描写郊外树木丰茂,营造庄严肃穆氛围的两句诗是“ , ”。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在长篇小说阅读中,仔细梳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增进对作品的理解。资深读者建议,读书时应该 , , , , ,进而清晰构建起人物关系网络。
①分析书中具有相似性格特点或目标追求的角色间的联系
②探寻不同阶层或背景的人物在故事发展中的交集与冲突
③留意人物初次登场时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场景及对话内容
④将前期零散的人物关系线索整合,绘制全面的关系图谱
⑤记录人物在关键事件中对其他角色所展现出的言行态度
A.①③④②⑤ B.⑤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①②④
(2)小普采用了以上读书建议阅读《红楼梦》,以下是他在书上旁批的笔记,其中不符合建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凤辣子”的穿着让人眼花缭乱,一看就知道是府中地位极高的人。
B.其实晴雯和黛玉从某种角度看是很像的,爱吃醋、易生气,都特别敏感。
C.宝玉挨打,宝钗关怀劝慰,黛玉哭得眼睛红肿,两人的表现挺有意思的。
D.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妇,与王夫人这样的贵族交流,说话总是有点尴尬的。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7分)
材料一:
机器能思想吗?
①哲学家笛卡尔曾断言机器即便能够输出语词,也不会具备和人类一样的思想。四百年后的今天,当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几秒钟内便生成一首诗作时,我们不禁要问:倘若笛卡尔在世,他会不会收回自己当初的断言?在如今这个大多数人都搞不懂格律声韵的时代,你难道敢说会写诗的机器没有思想吗?
②正如阿兰??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所指出的,如果只要写出些马马虎虎的诗,或如诗学外行那样对诗歌发表些粗浅见解,那对于算法越来越复杂的机器来说都并非难事。若要写出伟大杰作才算“人”,才算是在“思想”,那么绝大多数人类其实也没有思想,与机器无异。这样一来,他就把论证的责任推给了对方:如果我们承认写不出杰作的“庸人”也有生命和思想,那凭什么说一个能够创作诗歌的人工智能程序不是“生命”、“不在思想”?“庸人”与机器的区别究竟何在?解剖学也发现不了“生命”,但我们仍然承认“庸人”有生命;那即便找不到机器的“思想”,为何不能承认它在思想?
③从图灵的看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仅凭机器能否作诗来判断机器能否思想恐怕是无效的。事实上无论创作简单的文本,还是构建复杂的逻辑,从语言处理结果看,机器之于“庸人”而言,早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图以直观现象证明机器不能思想的做法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④显然,在机器语言能力不断进化的当下,笃信机器没有思想的一方已经陷入了论证的困境。若要坚守观点,从根本上解决机器能否思想的纷争,亟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