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29 8:00: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61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春节民俗与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各族优秀儿女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2024 年底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成为世界的“非遗”。从易学与美学的角度看,春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最广泛地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美”的理念,最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基因一-追求中和之美。春节成为世界的“非遗”,也标志着中华文明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和平”“家庭和睦”“人神同庆”“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中正和谐”等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得到了更广泛的价值认同。
  根据 (尚书》记载,为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尧帝分别派人观察星象、气象和物候,结合日夜长短确定四季的起始时间;同时也规定了闰月调整的方法,以确定每年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 104 年) 颁布《太初历》,确定用夏正,即以沿用夏历正月朔日 (初一) 为岁首。
  《太初历》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一直沿用至今。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也就有了沿用至今的“春节”说法。
  既然四季都有节,为什么春节最重要呢?这与易学思想相关。易学史在商末周初出现重大转折,标志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相传周文王被囚禁在今河南安阳菱里城期间,重新推演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并创作《易经》文本,确定《乾》为首卦。乾为天,为健,为尊,为元,为首,象征天体运行刚健和生生不息;《乾》卦辞“元亨利贞”配天之四德,按照《子夏易传》的说法,可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一对应。按照《易传》之《象》对“元”字的理解一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具有元始之义,既尊大且可资始以统率天时运行。“元”对应春天,是阳气萌生奋动的时节,是崭新周期的开始,春节自然也就是最为重要的节日。
  在中国,春运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选择回老家过年而造成短时间的交通紧张。为什么非得回老家过年?这是由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审美意识决定。父母所在的家,犹如北辰,是一个家的中心,因此对中心的追求和团圆的向往,促使人们即便克服千辛万苦也希望能在春节新年之前回家团聚。春节期间,人们还往往选择那些与自己关系重要的中心人物 (领导、长辈、好友) 进行问候和拜访,其中也体现出对“和”“美”的追求。元亨利贞,贞下起元,春节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必须通过问候和走访重新确立关系,否则无论是亲威还是朋友都会逐渐疏远。走亲访友,其乐融融;是春节最为普遍的现象,如今受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影响,人们更多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亲威、友朋之间的走动少了。
  加上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味也就淡了。
  对中和之美的追求,最明显的休现是敬天祭祖、礼佛拜神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礼仪、活动、美食,形式丰富多彩。尤其是疫情过后这两年,各种祭祀活动,游神、踩街、灯会,热闹非凡。在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天神、祖先,还是佛祖、神仙,都是家的保护神,这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在闽南地区,沿袭来自中原地区的拜神信仰,在春节前要“谢神”,要请神吃“尾牙宴”、春节后要“迎神”“贺正”,最为热闹的是正月初九日,家家户户都在给玉皇大帝“贺寿”,选用最好的供品,燃放最多的烟花爆竹,许下最美好的心愿。为天公庆生之后,外出经商、务工者才会陆续离开家乡。
  春节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各地各族民众形成了吃饺子和年糕、迎送神祗、扫尘清洁、张贴春联、除夕守岁、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祭天敬祖、和互拜年、游神跺街、舞龙舞狮、写福字、燃烟花、放爆竹、猜灯谜等系列民俗,这些民俗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在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上的集中体现,也发挥着驱邪避害、除旧布新、祛病延年、休闲娱乐等实用功能,形成中国春节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与热闹场景。祈福是春节的仪式感,是全人类在辞旧迎新时的共同审美追求,因此春节有望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认可和高度重视的“公共节日”“文化盛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效仿我们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先,祈求来年平安顺遂、幸福安康;扫尘、穿新衣、贴窗花……用一切美好的方式辞旧迎新。
  ——摘选自谢金良《中国的春节,世界的“非遗”》
  材料二
  今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遣产为节日带来了欢乐和传统文化的盛典。春节期间,各地的传统庙会和节日文化项目,以至海外的春节庆祝活动,几乎都有“非遗”项目高调亮相。众多“非遗”不仅为增添节日气氛和文化内涵唱起“主角”,也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打下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春节之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提出,应将春节放在我国向联合国“申遗”的首位。他认为,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者。他表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节成为世界“非遗”后,其承载的“天人合一”等理念被全世界认可,彰显了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B.从尧帝到汉武帝时期对历法的探索与确定,不仅发展了历法,还为春节的形成与传承奠定基础。
  C.如今因受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影响,人们不再走亲访友,再加上禁放烟花爆竹,导致年味越来越淡。
  D.按照《易经》的说法,《乾》卦辞“元亨利贞”配天之四德,可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一对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节期间的祭祀等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在闽南地区,人们借春节前后的拜神活动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与祈福心愿。
  B.春节祈福是全人类在辞旧迎新时的共同审美追求,外国民众已开始效仿我国春节习俗,春节有望成为全人类文化盛事。
  C.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父母所在的家是家庭的中心,对中心的追求和团圆的向往促使人们克服困难想回老家过年。
  D.春节的民俗丰富多样,是热闹场景,是文化符号,体现着民众的审美追求和宗教信仰,发挥着驱邪避害等实用功能。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春节习俗的是(3 分)
  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材料一是如何论证春节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的?(4 分)
  5.以清明节为例,结合材料谈谈中国传统节日向联合国申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庖丁解牛
  胡炎
  有人请庖丁解牛。
  其时庖丁刚刚睡醒,正在细细税发,近午的日光斜照窗棂,在墙壁上投下朦胧的光影。
  庖丁也站在光影里,形销骨立。他听到了来人的声音,不急,衣冠整齐后,这才打了个哈欠,缓步出门。
  上午睡觉,是庖丁的习惯。
  来人奉上酬银。疱丁瞟一眼,银面肃然。酬银自是不菲,这是庖丁的身价。
  ①“有劳了!”来人赔笑,拱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