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620字。
2025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小文在古诗文的学习旅程中,常常会被古人那满腔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陆游的“①____,②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将自己的报国之志寄托在梦中,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崔颢的“③____?④____”(《黄鹤楼》)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杜甫的“⑤____,恨别鸟惊心”借花鸟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李清照用“风休住,⑥____。”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答案】 ①.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④.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 感时花溅泪 ⑥.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阑、卧、入、暮、溅、蓬”等字词容易写错。
2. 小文在整理沂蒙儿女奋斗足迹的文字时,发现下面语段加点字需要注音,并发现有两个书写有误的字,请修改。
身处新时代,沂蒙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曾几何时,在国家发展的关键节点,一些行业因国际竞争、技术封锁濒临困境,可沂蒙儿女从未忘却先辈们的热血豪情,传承着爱国基因奔赴各地。
他们没有按步就班地遵循旧路,畏惧挑战,而是迫不急待地投身科研一线、产业前沿,与时间赛跑。在一个个实验室里,沂蒙子弟日夜钻研,数据精确无误,绝无矫揉造作的浮夸;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他们挽起裤脚,实干兴农,一心只为让老乡富起来,让祖国根基更稳。
他们用行动续写沂蒙故事,将爱国化为奋进力量,让沂蒙精神跨越时空,引领着无数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大步迈进。
濒_______ 矫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濒临(bīn lín):紧接;临近(多用于坏的事物或接近某种程度)。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含贬义)。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做事,也指守旧规,缺乏创新。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3.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曾记否,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英烈怀揣家国情怀奔赴战场。邓稼先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扎根戈壁,为研制核弹_______。在隐秘的科研基地,他与团队熬过无数日夜,无惧风沙与困苦。终于,随着蘑菇云腾空而起,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发生了_______的变化。邓稼先的英雄事迹_______,传遍大江南北。如今,英雄已逝,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渐渐_______,但他的家国情怀如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国人心中,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守护山河。
A. 殚精竭虑 翻云覆雨 不翼而飞 消释
B. 处心积虑 翻云覆雨 不胫而走 消释
C. 殚精竭虑 翻天覆地 不胫而走 消逝
D. 处心积虑 翻天覆地 不翼而飞 消逝
4. 以下中国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性角色的演员,“旦”指女性角色,“净”多为性格鲜明的男性,脸上常画有脸谱,“丑”则以滑稽幽默的表演为主。
B. 在古代官职任免术语中,“拜”指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致仕”则是指官员退休,意为交还官职,回家安度晚年。
C.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惊蛰”寓意春雷乍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意味着春耕正式开始,它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
D. 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黄昏”这个时段对应的地支是“申”,大致指晚上7点至9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