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八(三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30字。
高2025 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没想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因一段记录“中英文无缝切换、售票手速惊人”的视频而被网友关注,我也成为网友口中“西安北站的一道风景”。
②我所服务的窗口,连接旅客与铁路,是呈现中国铁路大发展的“一扇窗”。随着铁路网越织越密,我们所要熟悉的也越来越多。脑子里存着“一张图”,才能根据旅客需求给出“最优解”。比如从西安到北京,如果旅客追求方便快捷,我会首推从徐兰高速线转京广高速线,4个半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如果游客希望欣赏沿途风光,我会推荐从大西高速线转石太高速线最后进入京广高速线,虽然慢一些,但层次更丰富,体验更多元。
③中国铁路已迈入电子客票时代,尽管窗口前的人流量不再“湍急”,但一些老年人、不太熟悉互联网操作的旅客,以及需要复杂换乘方案的旅客,依然会向我们求助。我们的存在,正是铁路发展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缩影。更何况,今天旅客出行,不再满足于“有票”还是“无票”的结果,而是需要从“有”到“优”的出行方案。
④面对这份期待,我们唯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上“出活”。如今,我日均能售千余张票,高峰期平均每单业务十几秒就能完成。心无旁骛,以“扎下根”的定力和“日日行”的韧性,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这不也是中国铁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密码吗?
⑤车站售票窗口,还是一个事无巨细的民生窗口。铁路拥有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更要有打动人心的中国温度。我把旅客的高频问题整理出来,做了提示卡贴在售票窗口。为了推进服务标准化,我们还总结了“三心”服务法:“耐心”倾听大家诉求,不管问题多复杂,都认真听;“细心”核对每一张车票的信息,确保不出错;“暖心”回应旅客的疑问,做好沟通服务。今年春运期间,因累计售出车票超过3万张,同事称呼我为“春运销冠”,网友们则夸我为“指尖舞者”和“多语服务能手”。
⑥西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车站售票窗口也是展现城市风采的文化窗口,方寸间折射着文明古国的厚重底蕴。有游客说:“一朝入长安,一日阅千年。”为此,我也开始琢磨怎么更好地推介城市、推广文化。从大雁塔到大唐不夜城,从兵马俑到华清宫,我们研究每一个地标的古往今来,让游客可以通过一扇窗口,看到更远更精彩的地方。
⑦现在,中国高铁在国际上越来越有知名度,大量的外籍旅客前来体验“中国速度”,特别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西安北站的外籍旅客越来越多。迎接一波又一波“国际流量”,也得有能接住的“服务增量”,文化的精准转译至关重要。 比如,将“兵马俑”翻译为“Terracotta Warriors”,让外国人感受到陶俑的神韵;把“肉夹馍”转化为“Chinese hamburger”,赢得更多友人的会心一笑。有位外籍教授在社交平台写道:“在这里买张车票,就像经历了一次微型文化外交。”
⑧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倾注真情,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提升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都能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摘编自陈佩佳《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
材料二:
这几天,要说国际互联网的热词,“Real China”(真实的中国)绝对榜上有名。原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顶流”网红博主“甲亢哥”(lShowSpeed)来到中国全程直播,让外国网友直呼大开眼界。
上海欣赏霓虹夜景,长城与大妈超绝合唱,少林寺学功夫,成都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扇窗”在文中特指车站售票员为旅客提供服务的窗口,“一张图”在文中是指庞大而复杂的中国铁路线路图。
B.为不熟悉互联网操作的旅客答疑解惑,为迎接“国际流量”提供增量的服务等,这些举措都传递出了中国温度。
C.甲亢哥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进行一镜到底的直播,有力地清除了“中国落后说”“中国威胁论”。
D.中国高铁售票员、与甲亢哥互动的少林寺师傅、《国家宝藏》等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都是耀眼的“中国名片”。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中国铁路电子客票时代给线下购票带来的冲击,售票员更加需要秉承工匠精神,用真心思,练真本领。
B.进一步放宽的来华政策、先进科技的支撑、甲亢哥直播的盛况,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海外“顶流”开展中国行。
C.《典籍里的中国Ⅱ》《故事里的中国Ⅲ》的收视率高于4%,可见这些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D.在全球化浪潮来袭、数字化应用兴盛的背景下,传承与传播好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外籍教授“在这里买张车票,就像经历了一次微型文化外交”的评论,有力论证了来华的外籍旅客越来越多的事实。
B.材料二多处列举数字,“收获560万次观看”“观看超过780万次”“连续直播6小时”都强调了甲亢哥的中国直播深受观众喜爱。
C.材料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情况,有力地证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意义深远。
D.材料一以第一人称讲述作为车站售票员的职责,用语生动形象;材料三是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传播情况的分析报告,语言表达更为客观。
4.材料一是根据访谈素材整理而成的文章,请你针对③④段还原访谈中的两个问题。(4分)
5.各地政府都在致力于向世界推广家乡文化,请你结合材料给出相应建议。(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明月梅花
乔叶
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不过,每每想起,明月就免不了要感慨。①竟然过去那么久了,竟然。可一想起来,总觉得是刚刚发生,如同在昨天。
那时候,一年里头除了暑假和寒假,还有麦假和秋假。麦假自然是为了收麦子,秋假自然是为了收玉米但是,小明月很不喜欢这两个假。一个缘由是得干活儿,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