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复习名校联考语文文字应用创新题汇编
- 资源简介:
共15620字。
2025名校联考语文文字应用创新题汇编
01.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当寒风席卷大地,枝头叶落,有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犹如红灯笼一般。这就是国人熟悉的一种果实——柿子。柿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夏季果实青绿,经霜变为橙红,陆游诗中多次写到柿子,如(1)“江村连夜有飞霜,柿正丹时橘半黄”“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可见柿树在乡间寻常可见、广受欢迎。
②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且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四个萼片与如意的云头十分相像。( 甲 )。柿蒂纹作为一种吉祥图画,常见于古代服饰、器物之中,文人墨客的诗画吟咏中,也留下了柿子的许多身影。
③柿子入画,最嘱目的当属南宋时代禅僧画家牧溪所作《六柿图》。此画直接将六只柿子作为表现对象,画面纯朴,别无它物。画家用简逸的笔法、分明的墨色表现出空间层次,柿子错落有致而不凌乱,透露出静远、淡泊的意味,看似随意成图却引人暇思。
④明代画家沈周的《荔柿图》,亦是黑白水墨绘柿子的精品。画家用清逸的笔墨,上绘荔枝枝条摇曳、果繁叶茂,下绘柿果两颗,圆润饱满,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这幅画中无论是绘枝叶还是果实,用笔都具自然疏简而劲健有力的特点,又兼牧溪禅画的简淡之风。荔柿,谐音“利市”,取贺喜祝吉之意,托物寄情,传达着文人相赠时的美好祝愿。
⑤柿子色彩鲜明,形象饱满,( 乙 )。①明宪宗朱见深所绘的《岁朝佳兆图》,②被认为是现存作品中出现柿子形象最早的“岁朝图”,③该图绘钟馗与一小鬼同行,④手持如意,⑤小鬼手托放着两颗红柿的果盘,⑥取驱邪纳吉之意。明代宫廷画家边文进的《岁朝图》中,古朴的铜壶内插着梅、兰、山茶、水仙、天竺、灵芝、松、柏、柿子、如意十种,象征十全十美。此图曾经清宫鉴藏,乾隆帝题诗曰:(2)“松柏梅茶兰水仙,灵芝天竺间便娟。更看朱柿傍如意,名寓其然岂易然。”此外,明代陆治,清代蒋廷锡、陈书、邹一桂等许多画家所绘“岁朝图”中,都有红柿入画,色彩妍丽,令人赏心悦目。
⑥又到岁末年初,在三九天里,品一品甜滋滋的柿子,赏一幅寄寓美好的水墨柿画,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18.文中第三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19.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第五段划横线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文中(1)(2)两处都有引用,请任选一处,结合语段分析其效果。(3分)
22.请分析文中两处加横线的“又”字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4分)
02.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黄昏,我进入一片桑林,像进入自己的名字。父亲为我取名源自“沧海桑田”,儿时所有的人唤我“桑桑——桑桑”。东方古国不用金戈铁马慑服远方,用最柔美的力量,一枚绿茶化为无华杯水,一片柔桑化为如水丝帛,不具统治性,却摄人心魂。我和我的影子,连同一片桑林,倒映在桑田与桑田之间的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