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1620字。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
“语文热”兴起,源于文字本身所蕴含的震撼人心。《游子吟》中的密密针脚,缝补着“异乡客”的孤独;《游褒禅山记》里的“非常之观”,召唤“有志者”勇往直前;《我与地坛》留下的车辙印记,导航年轻人探寻生活的意义□这些绵延积diàn (1) 的人生智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旨趣,构筑起经典不息的生命力,凝结成中华儿女共同的基因密码。正因如此,即使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方课堂,大家相隔千山万水,也总能因一句话、一段文,泛起相似的涟漪 (2) 。那正是文化基因的觉醒和碰撞,从这个角度说,这场关于语文的热潮,是一次情感的唤醒,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它让人们借由对课文的回味,既能触摸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脉络,又能感受文化根脉中最质朴、最深厚的力量。
1. 给语段(1)处填写汉字,(2)处加点字填写拼音。
(1)积diàn______ (2)涟漪______
2. 语段□处填入标点符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对复句关系的判断,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
A. “即使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方课堂,大家相隔千山万水,也总能因一句话、一段文,泛起相似的涟漪”是假设复句。
B. “从这个角度说,这场关于语文的热潮,是一次情感的唤醒,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是递进复句。
C. “《游子吟》中的密密针脚,缝补着‘异乡客’的孤独;《游褒禅山记》里的‘非常之观’,召唤‘有志者’勇往直前”是递进复句。
D. “它让人们借由对课文的回味,既能触摸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脉络,又能感受文化根脉中最质朴、最深厚的力量”是并列复句。
4. 语段中画线句“‘语文热’兴起,源于文字本身所蕴含的震撼人心”是病句,下面病句类型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
A. 《哪吒》这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守正义、反抗命运的少年英雄事迹。
B. 青少年喜爱的科幻小说《三体》,出自作家刘慈欣之手创作的。
C. 同学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时代楷模”的报告。
D. 学校开展“保护地球”活动,意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
积淀,jī diàn,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涟漪,liányī,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
【2题详解】
5. 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
诗骨峥嵘,词韵悠扬,曲声跌宕,文心浩渺。名篇佳句,意蕴悠长。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1) ______, ______”抒写奉献者的赤诚;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2) ______, ______”寄托天下离人的美好团圆之愿;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伤心秦汉经行处,(3) ______”将历史兴亡化作苍生血泪的注脚;盂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发出“(4) ______, ______,国恒亡”的警世之言,为后世立下居安思危的镜鉴。这些镌刻文明基因的文字,宛若苍穹中的璀璨星辰,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