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5/30 21:27: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430字。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
  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
  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天下。
  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
  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戏剧冲突。
  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
  明代传奇的结构对昆曲的演出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奇作品动辄数十出,假如按一出演出半小时计,明代的多数传奇作品按全本演出超过20小时,如同一二十米的长卷一般,这样的长度,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观赏者,显然都并不适宜。其实,恰因传奇的叙事逻辑与手卷构图方式相似,所以传奇这种戏剧文本的篇幅才会如此之长,正如手卷最适宜于创作长卷,传奇手卷式的构成更宜于较长篇幅的创作,这也是传奇动辄长达数十出的内在合理性之所在。
  明清传奇以折子戏为主的演出形态与传奇的文体结构特点,简直是天作之合。传奇剧本虽以生旦戏为主,但一直有不成文的惯例,即每部传奇要为所有角色安排其独立表现的出目,更导致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手卷式多中心的特点。一些次要角色主演的出目,有时会逸出剧情的主线,就像手卷的闲笔和留白,让作品增添了叙事中的弹性与变化。假如其中没有起伏变化,没有“冷热相剂”,欣赏过程将会显得非常乏味。
  戏曲尤其是昆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与传奇的体例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传奇不只关心作为主要角色的生旦,几乎是下意识地顾及所有的行当,在剧本中为他们设置可以展现其能力的段落。反过来也可以说,传奇的作家虽然不无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但是对局部的注意实不下于整体。传奇
  (摘编自傅谨《论传统戏曲与传奇的手卷式结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需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宋元南戏的文本,则超出了这一要求。
  B.由于多数传奇作家竞相以长度争胜,致使传奇作者对故事的铺排方式与“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缺乏戏剧冲突。
  C.传奇结构的“冷热相剂”,类似于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也使观赏者的欣赏过程不至于太乏味。
  D.传奇作家重视作品局部,顾及所有角色,这样的传奇本质上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演出过程中保有自由裁量空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琵琶记》之前,一本四折、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已风行,但《琵琶记》之后,传奇的文体更加自由。可见,戏剧的逻辑并未对其构成制约。
  B.不只关心生旦,而且在剧本中为所有行当设置展现他们能力的段落,传奇的这一特点对提升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水平,有着一定的帮助。
  C.以四折为一本的元杂剧和动辄数十出的传奇之所以没有可比性,是因为元杂剧的篇幅较短,故事集中,不能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
  D.随着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向剧场演出转变,观众的欣赏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戏曲文本结构向更符合戏剧欣赏规律的“情节整一性”的改变成为必然。
  3.下列选项,没有使用原文所讲的传奇剧故事的铺排方式的一项是       (3分)
  A.梁辰鱼的《浣纱记》中,伍员和吴国的恩怨这条线与越国献西施这条线并无实质性关联;范蠡和西施两个最核心的人物在全剧大部分出目里也分居吴越两地。
  B.李玉的《一捧雪》中,前一半的主人公是莫怀古,而从第15出开始,故事的主要人物就出现了明显变化,之前位居极次要地位的莫诚成为这一折的主角。
  C.关汉卿的《窦娥冤》,以全剧中心人物窦娥为代表的善良人民,和流氓恶棍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杌代表的黑暗势力,构成彼此矛盾尖锐的双方。
  D.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在《闺塾》《惊梦》中穿插《劝农》,在《骇变》《如杭》中穿插《淮警》,这些穿插与有迹可循的伏笔不同,粗看全无头绪。
  4.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完成如图的文本结构图。(4分)
  5.结合文本,说说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如何体现戏剧的“情节整一性”原则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琴记
  阿占
  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亮出了琴——一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下任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