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860字。
重庆市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不要遵循任何模式或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有人在学生时代已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有人更爱历史和乡土传说,有人爱民歌,还有人觉得那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难道不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吗?
我没有忘记,第一次翻开巴尔扎克的作品,却几乎不懂他说些什么。主人公的财务状况竟描写得如此详尽,我大失所望。我所期待的是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是前往野蛮国度的旅行或者甜蜜而冒险的艳遇;谁知没有这一切,却要我去操心一个完全陌生的年轻人的钱包!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一劳永逸的发现。
又过了若干年,一次与书籍有关的新体验带给了我满足。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了“中国丛书”,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我永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些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于我如何地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几十年来,我对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减,床头多半总是摆着其中一部。
今世,对书籍已有些轻视了。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人类非得自自然赐予,而是从自己的精神中所创造出来的许多世界中,书籍世界是最大的一个。没有文字和书籍,便没有历史,进而也不会有人类这个概念了。我们每天可以观察到书籍的命运是多么奇怪而近乎神话,发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人阅读只讲究数量,只为了获得功利化的知识,那么他不算真正的读书人。
B.要发现杰作的价值,首先需要表明自己的价值,需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杰作。
C.文字和书籍是形成历史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它们,人类这个概念也不会存在。
D.“中国丛书”被翻译出来,一直被德国人认为是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在少年时只喜欢看新鲜刺激的情节,而长大后才发现曾经的厌恶是幼稚的,书籍的精髓需要慢慢发掘。
B.材料一最后一段想告诉读者,每天留一二小时去读前人的优秀作品,是一种更接近真实生活的方式。
C.材料二中“魔术之键”比喻学校所教授的阅读方法,“与这魔术完全无缘的人们”指的是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且对阅读有偏见的人。
D.材料二认为,作为读书家,每个人的起点、终点不同,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看到无边的原野。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举例,表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论述了人应该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
B.材料一最后一段展现出当今人们轻视书籍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解决措施。
C.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展现不懂欣赏音乐和不懂享受阅读的相似之处,是为了证明读书是危险的举动。
D.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带着关联性的视角去读世界文学,从中获得收获,这与材料一中读中国典籍获得满足的事实相呼应。
4.材料中多处使用了反问句和感叹句,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5.一位朋友向你请教阅读的方法,请你借助材料中黑塞的观点,指导他开始并持续有效地进行读书这项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支古老的歌(节选)
茹志鹃舒书:
肩负着泱泱的命运,作为普通一员的旅行,味道并不好受。特别是到了地方,一走出火车站,我真有点茫茫然,惶惶然。手里拎了那个颇神气的拉链旅行包,东撞西闯,不知该上哪里找住的地方,也不知该上哪一路车。北方的秋天,虽不像想象的那么冷,但在傍晚的风里,身上的呢大衣飘飘忽忽地摆动着,心里着实有点焦急,后悔不该给泱泱来个突然袭击,让她来接就好了。她现在是年轻,一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