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4180字。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泰山
王剑冰
①凌晨四点三十分起床,去看日出。泰山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山崖边有人或坐或站,影影绰绰,看不清面目,他们已经成为夜的一部分。谁都想在泰山与初升的红日会面,于是,数万颗心聚在这里一起跳动。
②悬崖下腾起团团雾气,氤氲成一个巨大的屏障。风在山崖间钻来钻去,带着野性。寒冷在一点点地侵蚀肌体,风无孔不入,风的倔强与人的执着悄然对立。
③眼前闪现昨天白天上山时的画面,深深的山坳嵌着十八盘,也嵌着过往的时光。不用等待迎春花,也不用等待野菊花,对于泰山来说,每一天都是盛大的。你瞧,谢灵运、辛弃疾在攀登,蒲松龄、刘鹗在攀登,徐志摩、李健吾在攀登,美国诗人蒂金斯、英国学者狄更生、法国汉学家沙畹、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攀登……
④眼前,那巨大的屏障在变化,透过暗蓝的光,渐渐能看清周围的景色。这时才发现,起伏的山道上,到处都是人——是人的墙,人的浪。从平地到山巅,从喧嚣到静谧,灵魂似乎在慢慢游离。或许有叹息,有悔恨,但是想到即将迎来的日出,心中便怀着期冀,期冀新的太阳带来新的希望。
⑤山底是一条河还是一汪湖水? 总有雾气涌上来,迅速将山道两边变成一片云海。云团不断往上絮,云团下泉溪跳荡,音声婉转。整个泰山恍如仙境。你瞧,扇子崖从雾里爬上来,舍身崖从云里落下去。帷幕撩开的一刻,眼前又突然出现顶天立地的摩崖石刻。一波波植物的香气,被远古的风吹来,迷蒙中感觉泰山在上升。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泰山从大海中耸立起来,方形成如今的姿态。世间的壮美和奇异,都赋予了泰山。
⑥它或奇峰罗列,或峭岩孤立。山中泉水喷涌,喷涌成千姿百态的桃花峪,喷涌成巧夺天工的彩石溪。这里还有地下大裂谷,谷中暗河涌动,瀑水狂跌,宏大而幽深。泰山展现给世人的美,是多维度的,也是多彩的。
⑦泰山以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的庞大身躯、1545米的海拔高度,傲然挺立着。它的基座,就是齐鲁大地,或者说,是中华大地。多少古代帝王登临封禅或遣官祭拜。在帝王眼里,泰山就像是一方宝玺,代表着江山社稷。而老百姓所尊崇的,是泰山的沉实与恢宏。
⑧天空中渐渐呈现紫薇的色光,五点二十分,远方出现一道暗红。红线在一点点地变化,像是水墨洇染。远远望去,人群中竟然有不少人举着红旗——就像一支支队伍,正等待着一个庄严的仪式。微风拂过,带来了黎明,已经能看到花楸在山崖边擎着穗子般的红果,老槐的黄叶在轻轻飘摇。
⑨人群有了微微的骚动。有人从迷梦中清醒过来,有人想继续往上走,有人调整着衣装。那是带着欣喜、渴盼的忙乱。六点五分,在那道红线上方,云霞由灰变蓝,渐渐地,蓝覆盖了整个天空,连一座座山峦也被蓝熏染。此时,太阳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还在沉睡,它在等待隆重的诞生。
⑩不知从何时起,深蓝在变浅,浅蓝变黄,黄中掺和了些许绯红。红与黄在扩大其势力范围,直至扩张到半边天宇。霎时间,万朵云霞在翻卷,在飞升,风尘弥漫。渐渐地,一个褶皱开裂,太阳从天际线上露了出来,开始只是它的眉眼,而后一点一点地扩大,最后是一整个浑圆的蛋黄,是深沉而纯正的中国红! 正当人们沉浸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那轮红日又发生了变化,它在渐渐地变成金色。与此同时,似乎伴着轰鸣的乐声,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直搅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人群也寂静了下来。
⑪这就是泰山日出!霎时,有人欢呼了起来,有人舞动着红旗。对于静候了一夜的人们来说,日出就如一枚光彩夺目的勋章。
⑫太阳还在以最美的姿态上升,云海的万顷波涛簇拥着它,那是层层叠叠的黄,浩浩汤汤的红。整个天空,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此时已经能够看清身边的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每一块山石呈现出凝重庄严的色泽,带着壮志凌云的气概。
⑬远远望去,众山澎湃,似乎处于洪荒之中。泰山以它博大的襟怀,拥着无尽的青绿。远方是大汶河,更远的远方是黄河。山上,见证帝王祭拜的石头还在。人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匆匆过客,千古回响的,是“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山层层叠叠,似乎每一层的色彩都不同,由暗,渐渐至明朗。时不时有几声鸟儿的鸣叫,从泰山深处传来。天低得出奇,丝丝云朵在山峰上飘荡,如锦缎,挂得哪里都是。
⑭“一峰高耸隘乾坤,宇内名山此独尊。”泰山是中国最雄伟的山,也是最中国的山。有人将它说成是神山,有人把它视为圣山,它处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因而“五岳独尊”。它以其雄壮和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在中华儿女心目中,泰山是独一无二的,它赋予我们“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因此,泰山日出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⑮下山时仍看到不断往上涌的人流。日出所带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人们迎接这新,享受这新,感怀这新。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 15 日, 有删改)
1.请补充表格,呈现泰山日出的全过程。
时间 景象 场面
凌晨四点五十分 悬崖下腾起团团雾气
五点二十分 天空渐渐呈现紫薇的色光,远方出现一道暗红 不少人举着红旗
在那道红线上方, 云霞由灰变蓝, 渐渐地, 蓝覆盖了整个天空 人群有了微微的骚动
不知何时起 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
2.请你对第⑤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你瞧,扇子崖从雾里爬上来,舍身崖从云里落下去。
3.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笔墨描绘日出前的景象和人群的变化?
4.第⑭段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最中国的山”?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文中提到“泰山日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还有哪些?请试举一例并说明缘由。
2.班级开展“读花语,传红色基因”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盛开天际的马兰花
夏泽华
①“有一个地方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
②火车向西行驶,窗外色调由绿色渐变为黄色,落日与红柳、胡杨在戈壁描绘出雄壮的画卷。战士们望着黄土坡和远处的雪山,回忆起他们成长为伞兵的经历。
③那一年,他们从步兵转型成为伞兵,然而蓝天对于他们而言只在仰望之中。合格的伞兵要有一双“铁腿”,他们常说:“三肿三消,冲上云霄。”为了尽早“触摸”蓝天,战士们从地面起跳,在短暂的腾空中模拟着陆动作。虽然每次跳起的高度不足一米,腾空的时间不足一秒,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