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54370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2024年1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2023年度) 制作》)
【材料二】
①来,到博物馆来!
②青铜玉器映照着民族的品格,竹简木牍链接着文明的过去和现在,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见证着历史,也让一个国家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又将如何赓续。
③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向“云端”,实现“永不闭馆”。目前研究院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数字藏经洞”等,在“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实现全球共享。
④听,博物馆里的文物会说话!
⑤博物馆正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用更能让大家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⑥他们携重器走上荧幕,搭建和公众新的连接通道。《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既大气叉接地气,以新鲜的视角和年轻化的表达,迅速引起观众共鸣,实现“充电压分钟,穿越八千年”。“要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体验等服务。”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建议。
⑦在展陈方式上,各地博物院做出了“科技+文物”的探索。例如河南博物院,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他们通过采集文物高清照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A1计算技术,自动生成被拍摄文物的三维模型,在VR、AR 等技术辅助下,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
⑧还有更细微的切入角度。从故宫文创的“萌萌哒”雍正形象,到南京博物院芙蓉石蟠蠵耳盖炉同款冰箱贴,再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的“考古盲盒”。新鲜的创意和实用的理念,让博物馆和文物平易近人,生动可爱。
⑨逛博物馆,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而爱文物、爱逛博物馆背后,是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提升,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自信。
(中国新闻网《让年轻人和博物馆的双向奔赴成为新常态》,2024年3月 10日)
【材料三】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2023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的图表报告显示中老年人是参观博物馆的主力军。
B.从材料一的图表可以看出,陪同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带孩子参观的父母最多。
C.年轻人爱逛博物馆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和对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自信。
D.面对火爆现状,博物馆可以通过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满足观众需求。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近年来博物馆“热”居高不下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3.有人认为文物萌化是对文物的亵渎,你同意吗?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4.深圳博物馆即将举办改革开放专题展览,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游客体验角度为深圳博物馆献计献策。(不少于三条)
(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深圳不仅有古代文化成果扎根,更有科技创新硕果凝结。请阅读下面材料,感受科创城市之美。
材料一:
培育低空经济 打造“天空之城”
①不久前,《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经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月1 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
②“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