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保温卷(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5670字。
2025届高三语文保温卷(二)
考试时长:40分钟 分值:56分
一、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又尝自比扬雄者:“雄好雕虫小伎,老而为悔;吾幼喜诗赋而壮不为,期以述者自名。”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者辄与。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子玄列传》)
材料二: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②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夫刘氏以谓有学无识,如愚贾操金,不解贸化。推此说以证刘氏之指,不过欲于记诵之间,知所决择,以成文理耳。此犹文士之识,非史识也。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述者之心术矣。
(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注]①楩柟:大木。②击断:决断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玄善A持论B辩据C明D锐E视诸儒皆出F其下G朝有论著辄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讳嫌,指“避开嫌名”,即称呼中避开与君主、尊长名字相同或音近的字。
B.怠,意为“懈怠”,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故病且怠”的“怠”意思不同。
C.笃,意为“深入”,与《陈情表》中“刘病日笃”的“笃”意思相同。
D.文理,指“文章条理”,与现在所说的“文理兼备”中的“文理”所指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知几“业不进”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内容兴趣不大,混在兄长们中间听讲《春秋左氏》后,就喜欢上了。
B.刘知几曾自比扬雄,认为作诗写赋乃雕虫小技,所以他“壮年不为”,而是希望通过创作故事而留名于世。
C.章学诚认为,才学识三者具备其一已属不易,兼备三者尤为困难,文人辈出而良史少见,原因就在于此。
D.把记诵当作史学,文采当作史才,决断当作史识,章学诚认为这不是合乎良史标准的史才、史学、史识。
4.把材料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4分)
译文:
(2)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4分)
译文:
5.对刘知几所说史家应具备的“识”,章学诚有何评议和阐发?(5分)
二、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7小题。
读陶渊明归去来
宋•邵雍
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
何尝不过如斯世,其那①难逢似此人。
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
可怜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