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多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5650字。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用典可婉转道出诗人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李白借用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借用典故表达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塞》),王昌龄借用典故表达了巩固边关的愿望。
(2)在古文中徜徉,与美景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描绘了洞庭湖不见天日、烟雨迷蒙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描绘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
【答案】 ①.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 但使龙城飞将在 ⑥.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⑦. 日星隐曜 ⑧. 山岳潜形 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⑩.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注意易错字:碧、赋、柯、教、曜、霏、暝。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吗?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节选自《__________》) 【乙】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jué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节选自《鲁迅自传》) 【丙】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háo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节选自《呐喊??自序》)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掘( )出 jué( )意 茁( )壮 háo( )无意义
(2)下面和“那么容易”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
A. 学了两年 B. 体格健全 C. 紧要事 D. 改变精神
(3)【甲】材料出自《______________》(具体篇目),【乙】【丙】两则材料先后提到鲁迅的两次人生选择,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选择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鲁迅就是在不断选择中成长为伟人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①. jué ②. 决 ③. zhuó ④. 毫 (2)C
(3) ①. 琐记 ②. 到日本学医 ③. 弃医从文
(4)在甲材料中,鲁迅在多次尝试没有找到出路,于是选择“到外国去”,表现出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思考;在乙材料中,鲁迅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选择到日本学习医学,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状况,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在丙材料中,鲁迅因匿名信事件知道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著是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掘出(jué chū):通过挖掘的动作,使物体从地下、隐藏之处等显露出来;
②决意(jué yì):拿定主意,坚定地想要去做某件事,体现出内心的决断;
③茁壮(zhuó zhuàng):常用来形容植物生长得旺盛、健壮,也可比喻人或事物健康地成长、发展;
④毫无意义(háo wú yì yì):完全没有价值、作用,对事情的推进、对人的影响等没有积极的地方;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那么容易”中,“那么”是用来修饰限制“容易”的,表明“容易”的程度、状态等,属于偏正短语 ,前一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偏部),后一部分是中心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