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240字。
2024—2025 下学期协作校高一第二次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六、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新媒介、新装置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不仅改变了戏剧的舞台呈现方式,也催生出脱离传统剧场模式的新型演出形态,构建起新型的观演关系。花样迭出的“沉浸式”“走动式”演出、文旅结合的实景演出项目以及剧本杀等,这些是戏剧吗?
随着当下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泛戏剧形式:从小剧场戏剧到山水景观戏剧,从沉浸式演出到互动式游戏,观众可以参与其中,甚至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影响剧情的发展。这些泛戏剧形式,受到观众的欢迎。但它们也打破观演分离的审美界限,将戏剧与娱乐融为一体,模糊了戏剧的边界。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泛戏剧探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戏剧。戏剧属于剧场,在传统舞台和镜框式剧场的演出环境中,剧本是圭臬、故事有冲突、人物有个性、演出有规范、审美有距离、欣赏有节奏、观演关系有定式,这些都是戏剧不应变更的审美尺度与艺术环境。
严肃戏剧的上乘演出,必然是在剧场,或者能够形成肃穆表演场域的空间中,有形或是无形的舞台,始终保持着使观看者足以产生审视、思考、审美共情的相应距离。不能想象《雷雨》演出时,观众跑到舞台上帮助繁漪喂药吃,那对这些经典戏剧来说岂不破坏了应有的氛围?
当然,严肃戏剧演出时也会有观演互动,但都有着约定俗成的分寸:看京剧,舞台上的观演互动只限于专业票友恰到好处的叫好与鼓掌;听昆曲,只有曲牌唱完后,观众才能鼓掌。同样,西方歌剧与交响乐,观众也要等到一场结束之后才能鼓掌叫好;歌剧表演与交响乐演奏时,艺术家们如听到不合时宜的鼓噪,也只能礼貌地停下歌唱和演奏,等观众宣泄完毕之后再进行演出。
在沉浸式演出、剧本杀与演艺式密室逃脱等泛戏剧的多元化场域中,其演出大多是追求娱乐化的商业行为,与戏剧的艺术性无关。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展现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所观察体味的人生的深刻思考,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主义厚度,剧作作为文本也体现出极高的文学性。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改编自《麦克白》,把演出地和故事发生地合二为一,放在上海的麦金侬酒店中。创作者在这一固定的楼宇环境中设计出手术室、神秘树林、墓地等多个逼真场景,与观众进行偶然性和随意性的观演互动:每一位观众进场后都随机选择不同的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剧情走向,获得独一无二的奇遇体验。
可以看出,这样的创新演出更侧重于观众的体验感,更像是一种掺杂着悬疑惊悚、逗趣的玩乐方式,称之为密室逃脱的高楼大厦版、称沉浸其中的观众为游客也无不可。尽管制作方认为该剧在全球范围创造了新的观演关系,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演剧方式,但实则已与戏剧的本质相去甚远。
在今天,经典的文本内涵、舞台演出的规范性与规定性依然是戏剧审美不可或缺的因素。罔顾剧场的集中性和原剧规定情境的尖锐冲突,以随机的路线、偶然的遇见、惊讶乃至惊悚的感觉作为卖点,违背了冲突集中化、人物典型化、舞台演出规范化以及观众审美对象相对一致的戏剧之本质属性。因此,尽管一系列结合了文旅、游戏等娱乐方式的演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可以视其为依托严肃戏剧经典而进行的改良与探索,但最好不要归类于严肃戏剧,否则易招致戏剧专业人士的否定,影响发展。
戏剧的特性之一,是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二元共生。演员与观众一定要构成适当的审美距离和空间阻隔。但是,一些泛戏剧模式试图完全消解观演之间的距离,甚至有些舞台演出重视环境营造,忽视剧本,特别强调观演关系的同构,体现出重场面、强互动、弱剧本或无剧本的特征。曾有一部外国作品,演员到观众席中随意找了位年轻女孩亲吻,若非提前安排,一般女观众很难在众目睽睽之下配合其观演合一的自然主义表演。这些演出破坏了观与演之间的审美距离,从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是对戏剧艺术的割席,更应被归属于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中的群体表演形态,或者是社会群体的文化实验与行为艺术。
当然,对于新型的泛戏剧演出,我们如果不着眼于在戏剧领域进行讨论,就会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2023年,面向全球开放的敦煌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游客可以选择性地扮演相关角色,进入随机选择的戏剧画面中,自由穿越在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之中,还能与洪辩等高僧大德对话。但这只是服务于游客对风景、文化漫游的目的,不属于剧场审美的对象,是景观庞大化叙事的一种泛戏剧形态,并非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总之,近年来文旅结合让泛戏剧的演出花样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戏剧属于舞台,乃是严肃的艺术,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则是多元化秀场和大众的娱乐模式。这两者可以适度融合,但不能相互替代。泛戏剧演出割舍了戏剧属性,打破了观演关系,虽有所创新,但与传统意义上严肃戏剧的创编与传承相去甚远,终归不属于戏剧艺术的常规范畴。
(摘编自谢柏梁《戏剧属于剧场 边界不容模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后,戏剧界的戏剧审美不再秉持文本内涵须经典、舞台演出须规范与规定的特点。
B.在沉浸式演出等泛戏剧化的多元场域中,演出都追求娱乐化,都是商业行为,从而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
C.《不眠之夜》的演出依托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为大众喜闻乐见,这种创新演出比传统严肃戏剧更好。
D.含有戏剧元素的文旅项目有别于严肃的戏剧艺术,但二者适度的结合是有助于文旅业的创新性发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大体上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顺序行文,结构清晰,富有层次。
B.全文从表演场合、艺术性两方面对严肃戏剧和泛戏剧表演进行论述,由此明确戏剧特点。
C.文章对泛戏剧演出并非一味批判,在戏剧领域之外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其观点的思辨性。
D.文章语言平实浅近,但用词严谨,如“大多”“不应”“一定”等增强了观点的鲜明性、客观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说法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剧场内的严肃戏剧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但要讲究分寸,合乎时宜。
B.观众跑到舞台上帮助繁漪喂药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严肃戏剧的破坏性解构。
C.《不眠之夜》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新型观演关系,是对戏剧本质的探索。
D.山水景观剧《文成公主》把观众或游客带入沉浸式穿越之旅,是泛戏剧形态。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泛戏剧形式”下定义。(4分)
5.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例证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分析文章举《不眠之夜》和敦煌数字藏经洞上线的例子在论证目的上的不同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契诃夫
大厅里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大厅里的中心人物是催眠术家。尽管这个人生得矮小,没有风度,然而脸色开朗,神采焕发,得意扬扬。人们不住地对他微笑,鼓掌,钦佩。……大家在他面前都变得脸色苍白。
他也确实在做出奇迹。他弄得一个人昏昏睡去,弄得另一个四肢僵硬,弄得第三个把后脑壳枕在一把椅子上,脚后跟放在另一把椅子上。……他把一个记者又高又瘦的身体拧成螺旋形。一句话,他做的事谁也不明白。他对太太小姐们造成的影响特别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