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3 16:09: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410字。

  强化训练--
  第一组--【衡水5月】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浈 阳 峡①            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注】①浈阳峡,位于今广东英德。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怀抱大志,由曲江赴广州应试,路经浈阳峡,作此诗抒写情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峡谷狭窄、深邃,诗人驾着小舟,曲曲折折地穿过峡谷,紧紧地挨着山壁前行。
  B.颔联写时令已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阵阵寒意,峡谷即使在晴朗的白天也显得阴森森的。
  C.颈联集中写山,描绘峡谷的壮丽,以“千寻”夸张峭壁高度,以“五色”说明山林斑斓。
  D.诗歌首联描写峡谷峭壁“窈窕”之姿,颔联强化峡谷的幽深,颈联在肃穆中注入绚烂生机。
  15. B  【解析】“时令已到秋天”理解错误,颔联中“先秋”指未到秋天,不是“已到秋天”;“水暗先秋冷”是说即使未到秋天,水面上已沁出阵阵寒意。
  16.清人贡培芳在《粤岳草堂诗话》中说“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暗含双重意蕴。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16.①这句诗意思是:如斯美景却远离人烟,有谁能窥见造物主的良苦用心啊?诗人惊喜地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万物的神奇。②此联还委婉表达了悠远的情思,诗人以美景“自况”,胸怀大志,对自己充满自信,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建功立业。(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哪吒•魔童降世》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强调了人对自身命运的积极掌控,但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却用水的流向来比喻人的命运是无法预料和掌控的,表达了人生贵贱穷达的不确定性。
  (2)当我们想要表达成功并非只依靠天赋异禀,还要善于借助外界力量时,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古人常在诗词中运用时空对举的方法,即在连续的两个句子中分别列示时间、空间性词语,构成对仗,借以强化作品的内在张力,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过去在气象学上的成就》一文中指出,自汉代开始,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呈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一是观测范围的推广和深入,二是气象仪器的创造和应用,三是大气现象的理论解释⋯⋯古人测风最初使用羽毛或旗帜,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乌,放置在长安宫南灵台之上。考古资料表明,旗帜和相风乌确实是当时的实用技术。原始湿度器首见于《史记•天官书》记载,其原理是把土和木炭置于天平两侧,根据倾斜情况判断空气湿度,即古代所谓的要知燥湿之气,非悬羽与炭不可。
  天文与气象预测相结合的传统在唐代有进一步发展。如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天文星占文献,同时也有大量气象学知识。还有,包含“观云章”和“占气章”两部分的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