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题1
- 资源简介:
约27570字。
强化练----------
【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饯谢文学①离夜 [南朝齐]王融
所知共歌笑,谁忍别笑歌?离轩思黄鸟,分渚薆青莎②。翻情结远旆,洒泪与行波。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
【注】①谢文学,指谢脁,曾在随王府任文学职务。②薆,隐没、遮蔽。莎,莎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共歌笑”与“别笑歌”对比,突出相聚的欢乐与离别的不舍,反差强烈。
B. 颔联写“黄鸟”“青莎”,以明丽色彩营造轻松欢快氛围,为下文的情绪转变做铺垫。
C. 颈联“洒泪”见离别之悲,此句通过动作与场景描写,表达因离别而生的万般愁绪。
D. 全诗围绕“离夜”展开,情感真挚深沉,从相聚的欢乐写到离别的悲伤,层次清晰。
16. 此诗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写到了“春江明月”,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
.
.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和道家都重视提升个人修养,但方式有所不同。《论语》中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思来提高品德修养;《〈老子〉四章》则认为了解他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达,更注重内在的自我认知。
(2)诗人陆游的心境在诗作中清晰可辨,早年“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常怀收复壮志,而《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将报国无门的无奈融入笔墨茶盏之间,前后对比道尽英雄迟暮之悲。
(3)视听结合是诗歌中勾连感官、营造意境的经典手法,此类诗句往往兼具绘画的视觉美感与音乐的听觉韵律,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长江文化是依托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间形成和发展的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的总和与集聚,早已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深处的文化血脉。
②“江河互济”支撑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从未断流。③诸大河文明奠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却多已被取代而消弭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地域广阔、地理形势复杂,④存在平行互补且有自然屏障相间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几千年来,华夏儿女就在长江黄河搭建的超级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历史壮剧。中华文明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文明史上唯一 A 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甲 ),驱动了中国北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