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试题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2 20:07: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60字。

  常德市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试题卷
  语文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论语??阳货》载孔子教导学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是一个对学生有很高期盼的教育家,他在说出“兴观群怨”与“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后,为何突然加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历代学人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释义不外乎如下几类:第一,以清代学者刘宝楠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具有实用性:“鸟、兽、草、木,所以贵多识者,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必当识别,匪可妄施,故知其名,然后能知其形,知其性。”第二,以现代学者钱穆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涵养心性:“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学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第三,以杨伯峻为代表,他们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只作字面解释:“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认为:“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客观的和主观的重构使自身与作者等同。”我们必须通过自然物所属的历史的整体生命的认识,或者与其相关历史的认识才能理解作者的理念。例如,现代人知道大雁是一种候鸟。《水浒传》中宋江看到大雁却感叹:“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作者借宋江之口解读的大雁,与我们今天以自然科学的态度认识的大雁相距甚远。
  费孝通对人类给事物命名有过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客观存在,但我们人类、我们科学家要去认识它,使它概念化。”概念化,即是给事物以“名”,事物本身为实,名是代表实的。这就是说,人类给事物命名,就包含着人类去了解事物本身,开始对事物加以控制,为我们人类服务。孔子非常重视名的作用,名与其所代表的实相符,表明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反之,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孔子重视事物的名,掌控事物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与物关系的和谐。
  (摘编自刘季东《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
  材料二:
  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归根结底,这些名字还是通过汉字来记录的。熟习汉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我们熟悉的“草”字,在《说文》里写作“艸”,相当于“草”上面的“艹”头。而《说文》中的“草”则是另一个字:“草,草斗,栎实也。”“草斗”就是“栎实”,即栎树的果实。虽然《说文》中“草”与“肿”有分别,但其它古书中出现的“草”一般都跟“艸”是一个意思。可见,用形声字“草”代替象形字“艸”应该是在相当早期就发生的事情了。
  ……
  “木”的上方结出穗来,就是农作物“禾”了。《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禾二月生,八月熟,二月居春季之中,八月则居秋季之中,历经夏季,于季节恰到好处,所以说是“得时之中”。四季与五行相应,木为春,金为秋,禾春生秋死。《说文》此处其实是以“和”解释“禾”,取其中和之义。
  (摘编自王铁钧《汉字的故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刘宝楠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涵养心性,因此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需要识别这些事物,不能随便施用。
  B.《水浒传》中宋江认为大雁“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我们今天以自然科学态度所认知的大雁并不吻合。
  C.“本”和“末”这两个表抽象概念的字,是在“木”字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不同部位添加笔画分别表示木的根部和木的顶端。
  D.“本”是最重要的,“末”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植物是由下向上生长的,而且最下端的根部在植物的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揭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的基础上,得出了学诗可以实现个人身心、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结论。
  B.材料二指出《说文》中“草”是栎树果实之意,但其它古书中“草”“艸”意同,可推断用“草”代替“艸”应该发生比较早。
  C.材料二提到了“君子务本”之说,这与魏征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不完全相同,
  但都强调了“本”是发展的根基。
  D.两则材料都探讨分析《论语》中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材料二还从汉字故事
  的角度去分析孔子论学诗的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鱼”是一个象形字,作为部首统辖了一类动物。   ①   ,与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形象的动物分类体系。鱼部的字多为鱼的名称,但有些字的含义,   ②   。比如“鲨”字,在唐代之前表示一种生活在溪涧里的小鱼。不过,至晚到南宋时代,就已经用来表示   ③   ,南宋戴侗《六书故》:“海中所产,以其皮如沙得名。”
  4.根据上下文,材料二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述内容,并简述理由。(4分)
  5.请结合下列文字和材料一,概括阐述“名”“实”之间的关系。(6分)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如果它已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它终必会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仰。名实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费孝通《乡土中国》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岩石上的春天
  李元胜
  ①车在小南海湖景里一路向前,没有停留,向着春色深处的黔江区土家十三寨而去。车窗外,有两个阵容的花团在对峙,或者说,在对话。溪谷两侧平坦之处,油菜花盛放。正是油菜花最好的时节,它们每一枝都是闪耀的楼梯,共同构成了边缘整齐的黄金军团,沿着坡地逐渐抬高,又有一块又一块明亮的黄色出现。
  ②坡度更为陡峭的悬崖、山地则是阔叶混交叶的领地,落叶树木光秃的枝干上新芽迸发,常绿树木则在深色枝叶里举出嫩绿,而它们不是主角,只是脚手架,只是舞台。主角出乎我的意料,竟是不起眼的菊科草本植物千里光。它们的黄色花朵从各处悬崖倾泻而下,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