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03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3题 12分)
1. 阅读班级几位同学的对话,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小江: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和李白,一个是性格沉稳的坚毅将士,一个是放荡不羁的天才诗人,他们性格( ),却建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
小南:是的,他们的友情让我感动。我觉得朋友之间有两样东西不能吝啬:真诚和关爱。
小文:朋友之间产生分qí( )不要紧,偶尔有些争执也正常,重要的是坦诚相对。
小语:朋友就像黑夜中那带着黄晕的灯光,让人安心,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cù( ),美不胜收。
(1)根据拼音写汉字:分qí( ) 花团锦cù( )
(2)给加点字注音:黄晕(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 )中。
A. 咄咄逼人 B. 截然不同 C. 各得其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分歧(fēn qí):①分叉;②差别,不一致。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遗世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
【小问3详解】
2. 下面依次填入语段划线处的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习总书记曾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 的宇宙观、 的国际观、 的社会观、 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 。”
①天人合一 ②和而不同 ⑤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③人心和善④协和万邦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A. ①④③②⑤⑥ B. ①④③②⑥⑤
C. ②④①③⑤⑥ D. ①④②③⑥⑤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的作者是老子,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D. 写演讲稿时,要注意用提示性的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第二部分(4—21题 58分)
一、(7分)
4. 古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中华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境遇,引人深思。
二、古诗文阅读。(5分)
阅读《石壕吏》,完成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