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760字。
浙江省诸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读书小组读完《经典常谈》后的笔记与思考,请你帮忙补全表格。
阅读笔记 阅读思考
★原文摘录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
——《经典常谈》★资料搜寻
(1)“和”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小篆 隶书 楷书
“龢”字由三部分构成:左下部是排箫的象形,左上部的三角形,表示将声音聚拢起来,右边的“禾”表示芦管,也表字音。本义是吹奏乐器,乐声调和、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频频使用,进入战国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
——“百度•百科”(2)咊,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1.阅读“原文摘录”,为缺失处的“隶书”选择正确的字形。( )
A.
B.
C.
2.《<说文解字>第一》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请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推测“和”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3.小组根据“和”的不同含义,进行分类梳理,请补全词语。
⑴平和;和缓:柔和;和颜yuè 色。
⑵和谐;和睦:和衷共济;琴sè 谐和。
⑶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 。
⑷……
4.这学期所学的古诗文中也有带“和”意味的语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本卷第7题的句子除外)
,
二、文言文阅读
学校“和美诸暨”阅读专栏展示了下面两篇文章,请完成相关任务。
【甲】
重修太平桥碑记略
〔明〕刘光复
诸暨右抚长山,左临浣江。对城隔两岸,出户而跬步称艰。正统间,知县洛阳张公易浮桥而置石梁,名曰太平桥,迄今百余年,民利涉之。戊戌冬,余从事是邦,耆民①扣舆②曰:“桥石差欹③,请修之。”余曰:“岁方大祲④,吾下车未能佐百姓急,奈何又重烦以劳民?”诸耆民曰:“不修惧圮。圮而复建,及未圮而修,劳费孰多?且我辈各任其事,不以烦公家。”余听其请,弗拒。越数月来报曰:“工竣矣,请记之。”
余往周览,倾者起,罅者塞,欹者立。抚舆而思曰:此桥旧名通远,张公胡以改号太平?盖既平其政而又欲民之咸平其心故命以兹名也。当日起堑于渊,飞跨绵亘,工费当何若?其焦劳⑤可胜道哉?吾又表而出之,令暨民益知张公之德,而告后之君子:毋轻民力也。
(有删改)
注释:①耆(qí)民:年高有德之民。②舆(yú):车。③欹(qī):倾斜不正。④大祲(jìn):严重歉收,大饥荒。⑤焦劳:操心和劳累。
【乙】
诸暨县
〔明〕袁宏道
近水多鱼稻,依山即市廛①。野人②朝闭户,溪女夜牵船。
俗健惟贪讼③,田宽务积钱。僻居游辙